【摘 要】
:
本文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使它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分析了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对3~5叶期叶面喷施20%使它隆乳油在谷子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为使它隆在谷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使它隆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均以2%甲酸-乙腈混合提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使它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分析了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对3~5叶期叶面喷施20%使它隆乳油在谷子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为使它隆在谷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使它隆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均以2%甲酸-乙腈混合提取,超声振荡提取,涡旋、离心,提取上清液;谷子植株样品提取液,经1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50 mg石墨化碳黑(GCB)和300 mg无水硫酸镁(Mg SO4)净化剂净化处理;籽粒样品提取液,经100 mg十八烷基(C18)、50 mg GCB和30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剂净化处理;土壤样品提取液,经150 mg C18、30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剂净化处理;涡旋、离心,取上清液过滤膜,待进样分析。采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检测。流动相条件:比较了甲醇-水;甲醇-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乙腈-水;乙腈-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四种流动相体系条件下的灵敏度、峰形及出峰保留时间等。确定了乙腈-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使它隆在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中残留检测的流动相条件。检测条件:安捷伦1290-6470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色谱条件:Zorbax-Rrhd SB-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柱温55℃;进样体积1μL;流动相A相为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B相为乙腈;流速0.4 m L/min。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离子源接口电压+3k V;雾化气为氮气,雾化器流速为0.4 ml/min;碰撞气为氩气,压力为230 k Pa;干燥气为氮气,流速为15 L/min;脱溶剂管温度200℃;加热模块温度400℃。在此条件下使它隆的保留时间为6.226 min,仪器对使它隆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05 mg/kg。净化方法:采用不同用量的吸附剂(C18、GCB、PSA)进行样品的净化处理,分别比较了不同净化剂用量对谷子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对净化效果和添加回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谷子植株样品选用100 mg PSA,50 mg GCB和30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剂净化处理;籽粒样品选用100 mg C18、50 mg GCB和30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剂净化处理;土壤样品选用150 mg C18、300 mg无水硫酸镁净化剂净化处理。选择优化后的方法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0.01、0.1、1 mg/L 3个添加浓度下,使它隆在谷子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6%~108.9%,变异系数为5.5%~9.9%;土壤中的使它隆平均回收率为87.6%~96.4%,变异系数为2.1%~4.9%。籽粒中使它隆的平均回收率为78.9%~95.6%,变异系数为3.1%~7.2%;该残留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2.谷子植株和土壤中使它隆残留及消解动态2019年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和忻州市定襄县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使它隆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晋中市太谷县试验点,“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植株中使它隆的半衰期分别为2.59 d和2.43 d;土壤中使它隆的消解半衰期为5.50 d。在忻州市定襄县试验点,“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植株中使它隆田间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3 d和2.71 d;土壤中使它隆的消解半衰期为6.13 d。以外标法定量检测使它隆在谷子植株、土壤和籽粒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推荐剂量(1.05 L/hm2)和1.5倍推荐剂量(1.58 L/hm2)使它隆,在收获期样品中的残留量均小于谷子上的最大残留限量0.20 mg/kg。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鸡等级卵泡颗粒细胞孕酮(Progesterone,P4)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00日龄海兰褐蛋鸡的等级卵泡颗粒细胞,采用HE染色及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Ost对颗粒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不同浓度(5、2.5及1.25μg/m L)的Ost分别作用于颗粒细胞6、12、18及24 h后,ELISA检测颗粒细胞上清中P4含量。用
目的:为制备实验用犬补体受体单克隆抗体(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like Mc Ab,CR1-L Mc Ab),本实验以犬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以期为课题组后期“犬类补体受体分子功能研究”和“犬类补体受体杂聚抗体”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手段。方法:本实验以健康比格犬为研究动物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如下:1)运用普通PCR技术克隆犬CR1-L基因的c DNA
现代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大气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氮输入的增加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的养分吸收,进而影响土壤氮素的利用和损失状况。氨挥发是陆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有关草地生态系统氨挥发的研究还很匮乏。本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山西省右玉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8个氮添加梯度(NH4NO3,0、1、2、4、8、16、24和32gNm-2y-
农作物土壤盐渍化日渐加剧,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改良土壤盐渍化和提高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是解决盐渍化危害的重要措施。光自养微藻的藻际存在许多共栖细菌,其中有些藻际菌群能促进藻细胞生长或提高逆境胁迫抗性。来源于高盐水体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藻际是否共栖有促进藻细胞生长或提高耐盐性的菌群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杜氏盐藻Ds-SXYC-2株系
气孔是植物同外界进行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交换的场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乳突是植物叶表面疏水结构,也是抵抗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屏障。关于气孔和乳突作用和发育的研究在拟南芥等物种中较多,谷子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从我国谷子核心种质中选取362份作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4月至10月在山西大同、晋城、太谷三个地区种植,选取抽穗期植株倒三叶,对其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乳突密度、小乳突
目的:构建表达猪类补体受体I型(Complement receptor 1-like,CR1-like)活性片段与补体C3b的酵母双杂交细胞株,检测CR1-like与C3b的识别结合,以期为课题组后期关于“猪红细胞CR1-like功能域分子结构的解析”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本试验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对CR1-like活性片段与补体C3b在酵母细胞Y2HGold内是否发生识别结合进行检测。技术方法如下:
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也制约着农业生产效率,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光自养微藻是一类优异的农业生物资源,应用微藻处理农林牧废弃物偶联功能性饲料和肥料以及生物农药等高附加值生物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微藻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肥(biofertilizer),已展示多重效益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不同藻种生物肥的作用机制、施用技术及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石油和植物蛋白生产等不同领域。二倍体草棉(G.herbaceum)和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是四倍体棉种A组和D组的祖先供体种,然而草棉和雷蒙德氏棉的远缘杂交及远缘杂种均未见报道。草棉和陆地棉(G.hirsutum)是重要的栽培棉品种,野生雷蒙德氏棉具有抗旱、抗角斑病、抗锈病等栽培棉不具有的优良性状。本研究以草棉(AA)为材料进行染色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穗发芽是指种子在尚未收获时就已经发芽的现象。我国玉米在收获期经常遭遇阴雨连绵的天气,直接导致穗发芽,给生产上造成极大损失,本实验通过分析玉米穗发芽突变体(viviparous)vp-like8与野生型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对玉米穗发芽过程中的相关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分析。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27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突变体中表达上调的基因
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者的生态功能,黄粉虫、印度谷螟和大蜡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是森林生态中重要的分解者。昆虫肠道微生物在昆虫取食消化物质、抵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蜡螟幼虫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为难降解农业废弃物的生物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通过特定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桃小食心虫大规模饲养和收获的最佳卵密度,设计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