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软珊瑚、海绵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仍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已从软珊瑚,海绵,海鞘,海藻等各种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约15000种海洋天然产物.很多新化合物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病、抗艾滋病等,部分活性化合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或已作为生物及医药学研究的工具.南海地处中国热带和亚热带,蕴藏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软珊瑚和海绵.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山大学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组就已经开展了南海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至今已发现了数百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前景.在论文的第一章,对几十年来南海软珊瑚和海绵的代谢产物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其他文献
该论文合成了一类新的含有氟原子取代的多吡啶类配体,并且利用这些配体合成了十二个新的钉(Ⅱ)多吡啶配合物[RuLL](其中L=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L=OFIP(2-氟
Due to the high electro-negative properties of fluorine atom (4.0), the short atom radius (0.132nm), the short C-F bond and the high bond energy, the fluorinate
多孔材料中纳米限域下正烷烃的相行为受尺寸效应,界面作用和孔道构型的影响显著。孔内正烷烃的存在状态、相变温度和相变焓随尺寸,孔壁作用,孔道结构的变化规律是理解纳米限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300℃、400℃、500℃、600℃、700℃五种温度下SrO,BaO,TiO2三种小分子在GaN(0001)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分别计算分析了过
卟啉类化合物涉及许多生命过程,如分子氧的输运、光合作用、药物代谢等.而在高技术领域,卟啉和酞菁(四苯并四氮杂卟啉)在半导体、光敏化、电极修饰、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有重
本文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碱溶性无规共聚物P(MMA/EA/MAA),用红外光谱(IR)、示差量热扫描(DSC)、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分析手段对无规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单体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研究金属Ir、Pd、Ag、Zn有机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水平获得分子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并用有限场法计算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两种Ir配合物,计算所得的最低能量吸收峰分别在540和546 nm处,与实验结果吻合。重点分析HOMO和LUMO相关的电荷跃迁,通过前线分子轨道的分析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