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淡水河流域水环境承受的污染负荷越来越大,流域水质和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对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整治流域水环境,实现淡水河流域水质恢复迫在眉睫,而如何量化流域水质恢复的条件价值,为流域整治工作提供经济参考和动力支持,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难题。
本研究引入了目前环境经济学领域最重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条件价值法(CVM),对淡水河流域水质恢复的条件价值进行了量化,为该流域整治工作提供环境经济参考和动力支持,与此同时为构建基于CVM的流域水质恢复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系统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环境资源领域的CVM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肯定了CVM作为目前环境物品和服务价值评估的唯一方法;然后阐述了CVM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经济学原理,并对该方法的一般步骤、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及其解决方法和淡水河流域概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586份有效的开放式/支付卡式CVM调查问卷数据,计算得到淡水河流域内居民对于流域水质恢复改善的平均支付/受偿意愿,在此基础上,核算得到淡水河流域水质恢复的总条件价值为64154.64万元/年。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支付意愿率为78.16%,受偿意愿率为66.89%,平均支付意愿为30.29元/月·户,平均受偿意愿79.60元/月·户;零支付意愿率为21.84%,居民不愿意支付的原因多样;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的WTP值属于中等水平,而WTA值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论文还利用列联表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支付/受偿意愿率的影响因素、利用卡方检验和列联系数分析对WTP/WTA值与各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支付/受偿意愿与各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定性、定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