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我不是潘金莲》的修辞英译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an87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刘震云撰写的《我不是潘金莲》及其由葛浩文翻译的译本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为研究文本,选取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其中修辞手法的英译进行探究。本研究发现,首先通过文献梳理验证了接受美学和修辞翻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接受美学核心理论的指导下,即期待视野、文本未定性、隐含读者和视野融合,译者被赋予充分的自由。其次本研究通过在意象、语义、语法和文化层次的英汉修辞对比,发现英汉修辞手法基本相似但在某些意象上却有不同。意象层次上,由于文化差异,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对修辞中的某些意象存在不同理解。语义层次上,考虑汉语意合及英语形合的特点,修辞英译注重将语义传达给读者。而从语法和文化层次上看,文本的修辞英译尽可能保留了语法中不合语法的修辞手法和体现源语言文化的修辞手法。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接受美学为指导对修辞手法的英译研究进行分类探究。考虑到以读者为中心原则,译者需要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使用保留加解释或转译的方法进行修辞英译,既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也保留了文本空白。另外,译者为实现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可采用归化策略对文化上的修辞进行英译,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对目的语读者来说,陌生的意象可以进行替换译法;一些语境中的修辞因阻碍目的语读者与文本的视野融合,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而不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的信息则可适当删减。修辞手法产生的语义留白可以引起读者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这类修辞是通过异化策略和直译方法保留了下来。本研究意义在于:首先,以接受美学为指导探究《我不是潘金莲》中的修辞英译,合理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让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审美距离贴近,因此具有实践意义;其次,本论文得出的结论旨在说明修辞的翻译是服务于目的语读者,而非一味迎合读者。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类型和规模结构,探索了美国三十多年来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主要学科群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启示。
笔者在词块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在课文教学中采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的课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进行词块教学,
"无范式"研究是相对于"范式"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可能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无范式"研究重视对先前理论体系的怀疑,对交往实践经验的审思,对逻辑思维结构的重构。"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智共生  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智”是指学生的智慧素养、智能水平,它包含学生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并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重视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支持同学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那么在新课改下应该用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营造这种氛围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营造 课堂氛围  课堂语文教学中让课堂氛围活跃起
介绍知识管理的概念、管理对象、目标和手段.认为知识管理对图书馆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包括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再造图书馆文化;加强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