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的细胞损伤作用及硒和维生素E的干预效果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氟的细胞损伤作用及硒(Se)、维生素E(VE)的干预效果。方法1.氟的细胞损伤作用研究(1)动物实验:选取SPF纯种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氟组32mg/kg.d)和对照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4天。末次注射后24h内用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作微核率检测;分离肝细胞核、线粒体、微粒体三种亚细胞结构并制作玻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各片进行扫描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2)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抽取正常人外周静脉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淋巴细胞培养48h后,分组及处理:淋巴细胞分组为F1、F2、F3、F4和对照组,分别加入氟化钠使终浓度为0.01mg/L0.04mg/L、0.16mg/L、0.64mg/L,对照组加等容培养液,加氟培养4h后收集细胞,分别检测各孔淋巴细胞存活率(MTT法)、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凋亡率(Annexin V-FITC/PI法)、端粒酶含量(酶联免疫法)。2.Se、Se+VE对氟致细胞损伤作用的干预效果实验研究抽取正常人外周静脉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淋巴细胞培养48h后,分组及处理:0.64mg/ml氟组(F4)(下同)、Se10.005mg/L Se20.05mg/L、Se30.5mg/L干预组(Sel+F4、Se2+F4、Se3+F4(下同))、Se1+VE50umol/L、Se2+VE50umol/L、Se3+VE50umol/L干预组(Se1+VE+F4、Se2+VE+F4、Se3+VE+F4)(下同)。体外常规培养4h后收集细胞,分别检测各孔淋巴细胞的存活率(MTT法)、凋亡率(Annexin V-FITC/PI法)、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端粒酶含量(酶联免疫法)。结果1.氟的细胞损伤作用研究(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中氟和高氟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有统计意义(P<0.01)。红外光谱分析(ATR-FTIR)显示:染氟使实验小鼠肝细胞核、线粒体、微粒体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与细胞遗传功能、微粒体代谢酶活力、线粒体代谢酶活力密切相关。(2)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氟组淋巴细胞活性均降低,F3、F4组细胞活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氟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随着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F2、F3、F4组细胞凋亡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氟对DNA损伤的影响:表3-3显示,经氟作用4h后,与对照组相比,F1、F2、F3、F4组的彗星细胞率均升高,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的细胞彗星尾长(Tail Length)、尾部DNA%、尾距(TailMoment)、Olive尾距(Olive Tail Moment)均大于对照组,其中0.04~0.64mg/mL (F2、F3、F4)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氟对端粒酶含量的影响:加氟培养4h后,染氟组淋巴细胞端粒酶含量逐渐升高,其中F3组端粒酶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4组端粒酶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2.Se、Se+VE对氟致细胞损伤的干预效果研究2.1Se、Se+VE对氟致淋巴细胞活性下降的干预效果:Se1+F4、Se2+F4、Se3+F4干预组与F4组相比,淋巴细胞活性有所升高,且随着Se的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Se2+F4、Se3+F4干预组细胞活性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e+VE干预组中,只有Se3+VE+F4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F4组(P<0.01)。Se+VE各干预组与对应的Se单独干预组相比,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Se、Se+VE对氟致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的干预效果:与F4组比较,Se1+F4、Se2+F4、Se3+F4、Se1+VE+F4、Se2+VE+F、Se3+VE+F4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下降趋势,除了Se2+VE+F4组外,其他干预组凋亡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e干预组与相应的Se+VE干预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Se、Se+VE对氟损伤淋巴细胞DNA的干预效果:Se、Se+VE干预组与F4比较,细胞彗星尾长(Tail Length)、尾部DNA%、尾距(Tail Moment)、Olive尾距(Olive Tail Momen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e干预组与相应的Se+VE干预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Se、Se+VE对氟致淋巴细胞端粒酶含量升高的干预效果:Se、Se+VE干预组与F4比较,端粒酶含量随S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组端粒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e干预组与相应的Se+VE干预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染氟可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2.染氟使肝细胞核、线粒体、微粒体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与细胞遗传功能、微粒体和线粒体代谢酶活力密切相关;3.氟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也具有明显的遗传损伤效应,可致细胞凋亡率升高、DNA损伤增加、端粒酶含量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4.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Se、Se+VE对氟致淋巴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5. ATR-FTIR可敏感地检测氟引起RNA、DNA、蛋白质等物质的化学结构改变,可望作为早期遗传损伤监测的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对60例眼化学烧伤及热烧伤患者行羊膜移植治疗,在围术期做好精心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未发生排异反应。术后1-2周内,2例3眼发生羊膜脱落,9例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提高综合训练真实度的需求使得计算机生成兵力(computer generated force,CGF)在军事训练领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应用.为了在潜艇综合训练仿真系统中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 MCLR)短期重复暴露对小鼠肝细胞DNA总体甲基化水平、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s)活性、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体外锰致大鼠原代基底核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培养至第8天的基底核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染锰(L-、M-
近几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外用药的滥用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起副作用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将作者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报告如下。1 临床资
当今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平台,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网络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兼具包容性的特点使得网络对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随着制造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工程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现代造船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通过对造船模式的演进过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现
【正】 1982年9月27日和29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学习讨论十二大报告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座谈中,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二大确实是我党七大以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