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采用巨刺结合循经远取法治疗面肌痉挛,观察此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价此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为面肌痉挛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西医诊断主要参见第二版《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制定,中医诊断参照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制定。所有病人均来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将符合纳排标准的6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末,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试验组为31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巨刺结合循经远取法治疗,选取健侧阳白、下关、四白、地仓、颊车、太阳、百会,双侧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照海、申脉、太冲。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取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太冲。两组每次均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针刺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根据Cohen和Albert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以及Penn面肌痉挛频率分级标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痉挛强度和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ohen分级和Penn分级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试验组治疗后Cohen分级和Penn分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率。 3.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试验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4.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按照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统计,发现试验组不同性别、年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同病程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程越短,临床疗效越好。 研究结论:与常规针刺面颊局部穴位相比较,巨刺结合循经远取法在改善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强度和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