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发掘心气虚证辨证论治规律的新知识或被忽视的内容,构建心气虚证的网络结构。 方法: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心气虚证古代文献资料、临床信息和科研进展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聚类挖掘,发掘心气虚证辨证论治规律的新知识或被忽视的内容。结合挖掘结果,运用网络结构可视化思想构建心气虚证网络结构图,并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探索心气虚证基因网络结构。 结果:1 心气虚证的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常见病因或诱因为思虑劳倦、七情过激、久病体虚受邪、年高脏弱;常见主诉为胸闷、气促、胸痛、心悸、头晕和下肢肿;常见症状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活动后加重、易惊善忘、汗出异常、卧欠安;常见体征有口唇紫绀、心律失常、颈静脉充盈、肺部湿罗音、心界左下扩大;常见舌象为舌暗红或淡暗,苔薄白;常见脉象为弦细或细弱而虚;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改变;常见科研指标为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心电生理改变;常见鉴别诊断有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血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常见西医病种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临床常用方剂有生脉散、瓜篓薤白半夏汤和归脾汤;常用中药有人参、茯苓、麦冬、黄芪、丹参、瓜篓、薤白、远志、桂枝、菖蒲和朱砂;常用针灸疗法为艾灸心腧穴;常用养生方法有省咸增苦、导引“呵字诀”、少思虑和侧卧屈膝;常规禁忌有思虑和服食生冷、猪肉。 2心气虚证的网络结构研究表明:网络思想在中医学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主要标志为五行学说与中医的结合;心气虚证存在不同层次的网络调控机制;口受体、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三者为,讼气虚证微观网络结构的关键节点,它们的基因表达情况可以部分阐释,二气虚证的基因网络调控机制;单味中药中人参对三者干预作用优于水蛙、丹参,而益气活血复方心复康效果优于单味中药。 结论:1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中医学发现新知识或被忽视的内容。 2思虑劳倦和七情过激为心气虚证的常见病因。 3肺气虚证为,二气虚证的常见鉴别诊断。 4中医古代比较重视心气虚证神志改变的诊治,现代则更重视其血脉改变的诊治。 5五行学说是网络思想在中医学最早应用的主要标志。 6心气虚证存在不同层次的网络调控机制。 7日AR、ET和NO加05为心气虚证微观网络结构的关键节点,它们的基因表达情况可部分阐释,。气虚证的基因网络结构。 8中药治疗心气虚证的机理可能与心气虚证的基因网络调控有关,单味益气中药疗效优于单味补血和活血药,益气活血复方效果优于单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