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题为城市群内部分工的深化与抑制问题。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要素、两部门的基本模型,用以解释城市群发展中各城市间分工的深化与抑制机制。在实证分析中,本文从产业集中度与中心城市溢出效应两种角度验证了我国主要城市群内部分工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同时以计划单列市为自然实验验证了城市群内部分工中抑制效应的存在,并基于以上结论给出政策建议。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模式,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单元,大力发展城市群是我国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城市群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其内部资源的配置与分工,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一方面有相互分工协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又有相互竞争、分割发展的现象,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分工受到深化与抑制两种作用力影响,分工的深化会使得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与城市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而分工的抑制力量则会使城市群内部出现严重的效率损失。本文基于以上的现实背景,对城市群发展中分工的深化与抑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在针对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城市群分工等相关文献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做了对比分析,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城市群发展的特征性事实加以总结,如美国城市群高度自治与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欧洲城市群拥有极为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亚洲城市群政府主导模式为主与日本城市群“广域行政”的特殊制度安排等,同时总结概括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特点与城市群内部分工情况。其次,在理论模型构建与机制分析中,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规模经济、贸易自由度、要素流动等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并将交易成本、市场关联、知识溢出、需求偏好等因素纳入其中,以解释经济系统的空间格局是如何发生改变的。研究发现经济从初始集聚到向外扩散的产业空间重构是实现城市群内部分工深化的重要内生力量。产业集聚的过程与生产要素的集聚过程相互加强,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扩散力的作用下不同产业在区域内各个城市间重新整合,继而促使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得以优化,城市群内部分工由此得以深化。与之相反的是,行政权分割成为城市群内分工的重要抑制因素。产业集聚的过程在城市群发展中抑制了城市间的分工,而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短缺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城市间行政权分割的现实因素增加了交易成本,使得商品和要素市场分割,资源的空间配置扭曲,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区际经济交流,抑制了城市群内的分工,并最终导致长期经济增长受限。最后,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实证部分并根据相关结论给出政策建议。在实证研究层面,本文使用市级面板数据分别结合空间基尼系数和系统GMM方法,以产业集中度和中心城市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为依据,对城市群发展中分工深化问题作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市群发展在整体层面上处于分工深化阶段,但分工深化的程度受阶段差异性和结构异质性的影响而不同。继而,本文从计划单列市的视角出发,在实证检验中发现行政权分割导致区域间交易成本增高、溢出效应下降,省会作为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其所在省内其他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对计划单列市的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负面效应,也就是说行政权分割抑制了城市群的内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