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探讨父母体重状态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和久坐行为的影响,为改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状态、预防肥胖等健康危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武汉市城区妇幼保健单位招募96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取得家长同意儿童佩戴一周的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后,在儿童4岁生日前后两周对父母和儿童进行入户体格测量,并在现场由统一培训后的调查员发放问卷、加速度计和讲解加速度计佩戴注意事项,筛选后最终纳入59例有效加速度计数据。根据儿童4岁时母亲BMI分为高危组1(BMI≥24kg/m~2)、对照组1(BMI<24kg/m~2);根据儿童4岁时父亲BMI分为高危组2(BMI≥24kg/m~2)、对照组2(BMI<24kg/m~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父母体重状态对4岁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水平的影响。结果:(1)组间差异:高危组1(26例)与对照组1(33例)在一般特征上除母亲孕前BMI、母亲孕前体重状态、4岁儿童BMI及儿童BMI_Z之外均无差异(P>0.05),高危组2(20例)与对照组2(39例)在一般特征上除4岁儿童BMI及儿童BMI_Z之外均无差异(P>0.05)。(2)在“下午及晚上活跃时间段(16:00~20:59)”,高危组2儿童的久坐行为时间(27.0±8.4min/h)高于对照组2儿童(22.0±7.9min/h)(P=0.032),控制混杂因素及母亲体重状态的影响后,父亲体重状态和4岁儿童久坐行为水平成正相关(β=0.289,P=0.030)而与体力活动水平无关联;在“上午活跃时间段(8:00~11:59)”,高危组1儿童的久坐行为时间(21.0±5.5min/h)低于对照组1儿童(25.3±9.5min/h)(P=0.033),总体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32),控制混杂因素及父亲体重状态的影响后,母亲体重状态和4岁儿童久坐行为成负相关(β=-0.341,P=0.011),与4岁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成正相关(β=0.351,P=0.008)。结论:父母体重状态分别会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对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产生影响,在父母儿童共同生活的晚上时段,仅发现父亲体重状态是儿童久坐时间较长的危险因素,提示在制订提高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减少其久坐时间的家庭干预方案时应更多关注父亲的参与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