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通,百业兴”。“一带一路”倡议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抓手,也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中东欧国家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门户,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中国优化整体投资布局的关键方向。因此,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逐步深化的经济背景下,分析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生产性资本存量”的视角出发,基于OECD和世界银行数据库,采用非传统的永续盘存法(PIM)审慎地估算中东欧国家铁路、公路、港口和航空四类交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结合经济增长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中东欧国家交通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和机制模型,深入探索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产出弹性、传导机制和投入效率,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中国向中东欧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提出了配套的决策建议。
本文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从时间上看,四类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总额增速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明显放缓。分类型来看,由高到低分别是公路、港口、铁路和航空。从空间上来看,存量总额基本与国土面积呈正比,由高到低分别是中欧国家、东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2)各类交通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有显著的差异性。公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为正,港口交通基础设施不显著,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短期为负、长期为正。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扩散效应,即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公路、航空交通的产出弹性明显增加。(3)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扩大国际商品贸易、推动商业服务出口和促进居民交通消费三种路径推动经济增长。(4)中东欧国家交通投入效率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低、高、稳三个阶段;空间上投入效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形成的三角交界地带。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向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抓住中东欧国家公路交通设施更新换代这一机遇,选取交通投入回报率高、市场广阔的国家,促进与中东欧国家道路养护、公路援助、公路监测等相关合作的达成。(2)加大铁路运输投资、补足铁路短板,寻求与波罗的海等具有“铁路空白”国家的项目合作。(3)兼顾网络性和节点性交通的投资,投资项目选择时应该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网络性的达成,并对机场、港口、仓库等相关节点基础设施保持投资。(4)注重发挥交通-经济增长机制的作用,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开展与中东欧国家“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项目的合作。
本文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从时间上看,四类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总额增速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明显放缓。分类型来看,由高到低分别是公路、港口、铁路和航空。从空间上来看,存量总额基本与国土面积呈正比,由高到低分别是中欧国家、东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2)各类交通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有显著的差异性。公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为正,港口交通基础设施不显著,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短期为负、长期为正。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扩散效应,即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公路、航空交通的产出弹性明显增加。(3)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扩大国际商品贸易、推动商业服务出口和促进居民交通消费三种路径推动经济增长。(4)中东欧国家交通投入效率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低、高、稳三个阶段;空间上投入效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形成的三角交界地带。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向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抓住中东欧国家公路交通设施更新换代这一机遇,选取交通投入回报率高、市场广阔的国家,促进与中东欧国家道路养护、公路援助、公路监测等相关合作的达成。(2)加大铁路运输投资、补足铁路短板,寻求与波罗的海等具有“铁路空白”国家的项目合作。(3)兼顾网络性和节点性交通的投资,投资项目选择时应该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网络性的达成,并对机场、港口、仓库等相关节点基础设施保持投资。(4)注重发挥交通-经济增长机制的作用,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开展与中东欧国家“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项目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