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特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残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学习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就业等社会环境,残疾学生尤其盲生(视力障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大的多,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正是由于这些突出的心理问题,导致盲生的自主性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自主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影响。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P职业技术学校15人的访谈提纲调查和65名盲生的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编制了中职盲生自主性问卷。在对165名盲生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后,经均值和方差分析证实:三个年级学生整体自主性水平的平均得分为63.109分,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三年级盲生的自主性水平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一年级盲生的自主性水平最低。不同视力障碍的盲生的自主性水平也有差异。对于全盲学生来说,一年级全盲学生的自主性水平最低。对于低视力学生来说,二年级低视力学生的自主性水平最低。通过主客观原因的分析,笔者对自主性水平较低的一年级全盲学生和二年级低视力学生采用具身认知理论进行干预。干预内容涉及认知、学习、交际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目的旨在通过干预措施,鼓励盲生的身体尽可能地参与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情境中;引导盲生客观地认识自我,改变和塑造他们的身体行为,达到或强化积极的具身效果,为第二次测试(后测)数据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撑。一年级全盲学生和二年级低视力学生实施干预措施以后,前后两次测试结果的分析如下:1.第二次测试,三个年级盲生整体自主性发展水平的平均得分为65.141分,高于干预前的整体平均得分。2.实施干预措施以后,一、二年级的自主性发展水平较前测都有一定的提高。三年级由于没有盲生参与干预,自主性水平较前测没有明显提高。根据数据的均值分析和t检验也发现一、二年级盲生的自主性水平存在差异(P<0.05),优于干预之前的水平。而没有干预对象参与的三年级盲生自主性水平与前测差异不太明显(p>0.05)。3.实施干预措施以后,一年级全盲学生和二年级低视力学生的自主性水平较前测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他没有对象参与干预的被试,后测的自主性水平较前测没有明显提高。根据数据的均值分析和t检验也发现,一年级全盲学生和二年级低视力学生前后测的自主性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干预之后一年级全盲学生和二年级低视力学生的自主性水平要优于干预之前的自主性水平。而未参与干预的其他被试前后测试的自主性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4.结论:从以上分析说明在具身认知理论干预措施下,被试的自主性水平能得到显著提高。最后本文通过前后两次测试的结果,试图运用具身认知理论的系统观和方法论,从盲生已有的认知、身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方面探究具身认知视域下盲生自主性水平和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