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减值规定变化及其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由于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性和可选择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资产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为改变这种状况,《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细化和明确了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了盈余管理的发生,但在具体运用上仍然为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较大空间。实务中,过度的盈余管理会极大削弱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抑制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其他文献
上市公司首发超募在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常态,2009年至今,超募公司比例达到了46.57%,平均超募率42.05%。上市公司出现大规模超募影响了其他优质公司的融资需求,超募融资与公司非效率
2014年以来,随着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并购焕发出新的活力,市场越来越重视企业和企业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加之2016年两会重新以“亲”和“清”两大原则深入贯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前进,小微企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尽管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就目前大多数小微发展来看,小微企业获得资金并不容易。因此,在近年,国家开始不断加大对银行贷款以及小微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国家大力扶持是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如何针对小微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银行来说,小微企业有效的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在一定成堵上来说是商业银
农电工专业化管理是指基层供电所按照“营配分开、抄收分离”原则,采用供电所业务流程,以配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为工作重点,整合优化配置人力、技术及管理资
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土壤后,几十年的时间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而民营企业中90%的企业具有家族性特征,因此家族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家族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很难在价值链每一环节都做到最好,企业若想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就须整合自身资源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