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辣木科(Moingaceae)辣木属(Moringa)的一种原产于印度的多用途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人工利用历史悠久,世界范围内引种栽培较广泛,目前关于多油辣木各种源的遗传背景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针对引种种源遗传背景不明确的问题,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面对10个种源的多油辣木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出了多油辣木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及各个种源的大致引种路线。结果如下:形态学分析表明不同种源多油辣木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复叶长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52~14.325cm,变异系数为25.192%,其次为千粒重、小叶长、种子长和小叶宽;主成分分析显示多油辣木种源间的形态差异主要来源于小叶面积、小叶长、花瓣颜色、小叶叶型和种子长。细胞学分析表明各种源多油辣木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28。染色体形态极小,染色体长度范围约为1.02~3.35μm;染色体组总长度范围约为46.61~53.34μm。利用SSR标记对10个种源的多油辣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20对SSR引物揭示了各种源中有5对引物的多态百分率(PPL)为100%,3对引物的多态百分率为95%,2对引物的多态百分率为90%,等位基因数(Na)为2.1500~3.0500,均值为2.585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576~2.3429,均值为2.0779,表观杂合度(Ho)为0.4500~0.5917,均值为0.5257,期望杂合度(He)为0.4483~0.5388,均值为0.4983,Nei基因多样性(H)为0.4472~0.5271,均值0.4845,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471~0.8860,均值为0.7607,固定指数(Fis)为-0.1257~-0.0270,均值为-0.0863。(2)多油辣木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遗传一致度在TW种源和KE种源间最大,在TW种源和CU种源间最小,而TW种源和KE种源间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TW种源和CU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最大。(3)多油辣木各种源内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1.71%来源于类群之间,6.65%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类群内部的种源之间,而91.6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内部的个体之间,个体层次的遗传背景丰富。表型与基因型的聚类分析表明10个种源可以归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中的各种源与来自印度南部班加罗尔的种源聚为一类;第二类群中的各种源与来自印度北部新德里的种源聚为一类。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资料得出多油辣木的大致引种路线,多油辣木种源起源于印度的北部,印度北部种源南下至印度南部,栽培利用过程中经人工选择,形成印度南部种质,向东传播至缅甸木各具,向西于19世纪进入肯尼亚,经地中海地区至美国和古巴;印度南部种源向东传入缅甸实皆,于19世纪传入中国台湾,并继续向东至菲律宾,向西于20世纪初传入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