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范畴化视角下的If非真实条件句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hzl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语语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if非真实条件句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if非真实条件句进行了研究,但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一些学者从语法角度研究if非真实条件句,一些学者从哲学角度对if非真实条件句进行解读,还有些学者对if非真实句的研究主要是从语用角度和认知角度展开的。本文将用非范畴化理论来解读由连词if引导的英语非真实条件句,因为由if引导的英语非真实条件句在英语非真实条件句中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由if引导的三种英语非真实条件句:(A)"If+主语+过去时+...,主语+情态动词+动词原形+...",(B)"If+主语+过去完成时+...,主语+情态动词+现在完成时+..."和(C)"If+主语+过去完成时+...,主语+情态动词+动词原形+...".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A)类非真实条件句中,条件句中的过去时不再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状态的改变,而表示在真实世界中没有实际发生的假设的动作。在(B)类非真实条件句中,过去完成时也不表示事件或者动作的完成,现在完成时也没有表示动作的完成,两者实际表示的都是没有发生的动作。(B)类非真实条件句中的过去完成时和现在完成时表示一个假设的非真实条件和相应的非真实结果。在(C)类非真实条件句中,过去完成时和动词原形也表示非真实的假设条件和相应的非真实结果。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对假设条件和相应结果的否定。在if非真实条件句中,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动词原形失去了其原来的范畴特征,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新的特征。if非真实条件句中的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动词原形并不表示事件的发生,而表示虚拟的状态。if非真实条件句的非范畴化实现路径是心里虚拟。非真实条件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对假设条件和相应结果的否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黄土地区潜水含水层深井进行现场单井多落程抽水试验扣双井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黄土潜水含水层深井抽水井漉的一般规律,同时对水跃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本文梳理了王维官居淇上时所作的《偶然作》组诗的背景。阐述王维这组诗在研究陶渊明接受史时的价值,首创“偶然作”诗题的价值。
采取试验的手段对DF11型机车增压器独立供油系统进行研究,摸清了增压器在满负荷下所需的油量及油压。试验发现油温变化是增压器独立供油系统研制的难点,对电机组的控制仅引入柴
通过对吉林机务段DF4B、DFC型机车个别轮对轮缘偏磨调整的实践,介绍了一种在机车个别轮缘发生偏磨后用不落轮车床改变轮径来纠正、调整偏磨的有效方法。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它的整个历程既艰辛又充满了积极力量,既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的体现,也是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  无论是在中国近现代史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都无疑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  1947年1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