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矿山恢复治理状况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随着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建立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环境损害程度、环境治理恢复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矿山开发全流程、全天候的监测体系,是国家进行矿政管理工作的必然需求。相关部门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野外实地勘察方法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持续性的动态监测。矿山恢复治理状况监测项目产生的动态变化检测成果数据是国家级统计数据的重要来源,为国家绿色发展指数考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恢复治理成果数据动态变化检测是矿产资源遥感监测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恢复治理成果数据动态变化检测结果反映被检测区域在新、旧时态期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变化情况。为了保证成果数据的质量,方便相关矿政管理部门利用该数据制作针对性政策,相关部门编写了《矿山恢复治理和开采损坏动态变化成果数据入库技术要求》,建立了动态变化检测成果数据的入库标准,该要求对于成果数据规定了复杂的数据结构、众多的组织条目和严格的数据要求。然而当前普遍还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动态变化检测,工作量大且效率较低,操作流程和方法不规范,不同项目组检测结果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得到保障。另外,由于每年相关部门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入库技术要求进行修改,给动态变化检测工作带来了难题。当前,恢复治理成果数据动态变化检测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检测流程的规范性、保障检测结果数据的质量、多个版本成果数据规范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的研究,首先,针对恢复治理成果数据动态变化检测规范进行分析,明确了成果数据整体规范、矢量数据的空间几何和属性规范;其次,对成果数据入库以及动态变化检测的流程进行分析,提炼出规范化的检测步骤;然后,根据检测工作的需求设计了空间几何变化、属性字段变化处理方法和动态变化检测模型;最后,将模型作为插件集成到恢复治理成果数据动态变化检测系统中,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展示和综合分析,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