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服装行业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取代墨西哥成为在美国市场中占据首位的出口国。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如期取消,严重束缚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长达几十年的配额管理的取消,使生产力得到释放。但是随着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如洪水般涌入欧美等国,这些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举起“特保”大棒对我国出口纺织品进行设限,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进入了“后配额时代”。 本文首先分析同我国纺织品服装有关的特保条款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面临特别保障措施的现状与特点,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了欧美等国之所以对我国纺织服装业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人民币升值潜力增大、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等,欧美等国从维护其国内产业工人就业以及政治压力的角度需要借特保条款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自身产业发展模式、行业协会监管不力、以及纺织产品附加值低等都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量增价低”,为他国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提供便利。其次,就特别保障措施对进口国和出口国造成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深刻分析。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针对如何规避特保措施,将特保措施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及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