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钢薄带再结晶织构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6.5%Si的高硅钢兼具超低铁损、高磁导率和低噪音三大优势,是高速高频电机、高频变压器和电抗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理想铁芯材料。轧制成形和织构控制是高硅钢制备所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迄今为止工业取向硅钢硅含量被限制在3.5%以下,国际上尚不能工业化生产具有单一η织构的Fe-6.5%Si取向高硅钢。本文首先采用二次冷轧法成功制备了厚0.30mm具有强η织构的Fe-6.5%Si取向高硅钢薄带,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C含量的取向高硅钢制备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其次,本文采用以Cr代Si来增加高硅钢塑性的方式,制造了高频磁性能与6.5%Si高硅钢相当的Fe-4.5%Si-4.0%Cr高硅钢薄带,并利用拉伸、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织构特征。C含量对Fe-6.5%Si取向高硅钢的组织和织构演变影响十分显著。C含量为0.14~0.17%时热轧板沿板厚出现明显的组织梯度和织构梯度,热轧板表层主要为粗大的Goss取向形变晶粒,心部为细小的λ取向形变晶粒。只有含0.15%C高硅钢中η取向的晶粒发生了二次再结晶,低于或者高于该成分均不能发生稳定的二次再结晶。在室温~600℃范围内,Fe-4.5%Si-4%Cr塑性明显优于Fe-6.5%Si,室温下应变速率为0.005s-1时,Fe-4.5%Si-4%Cr延伸率可达到30%。Fe-4.5%Si-4%Cr再结晶织构主要由{114}<481>和γ织构组成,且热轧板组织和冷轧压下率均对再结晶织构影响显著。50%部分再结晶态的热轧板经冷轧和退火后更容易形成强{114}<481>再结晶织构,而热轧板晶粒尺寸增大会增强γ再结晶织构。压下率从85%增大到95%,{114}<481>织构强度明显增强。冷轧强α织构、弱γ的织构状态更有利于{114}<481>再结晶织构的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电网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财务经营领域开展大数据财务经营管理是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大数据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
本文概述了B-C-N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高温高压合成方法及高压合成采用的触媒材料;采用硼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化合热解制备了乱层石墨结构的B-C-N前驱物;在压强5.5 GPa,对B
研究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各种粒子运动过程的目的是在于定量理解等离子体参量的时空分布和输运特性的规律,从理论上探求气体放电中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并进一步为得到高质量的薄膜材料提供最佳工艺参数,对薄膜材料刻蚀或填充的工艺方法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在等离子体中,鞘层在控制带电粒子向极板(或靶材)方向运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粒子在鞘层中的碰撞和运动将决定离子入射到极板上的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等,
三氧化钨(WO3)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在诸如电致变色、有毒气体探测和光化学催化等方面已得到较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WO3陶瓷的非线性电学性质。而
通过形变热处理方法进行晶粒细化是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传统的轧制、锻造、挤压等塑性加工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大塑性变形
期刊
随着钢铁连铸技术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普及应用,大量用于热镀锌钢结构件的钢材都含有较高含量的硅。含硅镇静钢和半镇静钢在常规热浸镀锌时的镀层经常会出现超厚、灰暗且粘附性
近年来,随着智能可穿戴科技及物联网的发展,电子智能纺织品的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在普通民用、军用、医用、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电子智能纺
期刊
本文从OBE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出发,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OBE理念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进行具体说明,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