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泰国华文成语定量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泰国华文成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及现代汉语词汇理论相关知识及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真实文本语料库对华文成语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结合,对抽出的2309个成语进行分类量化。文章重点从反映儒家思想文化的成语,带有佛教色彩的成语及华文异体成语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泰国华文中成语的研究可以透视华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及并对泰国佛学、儒学文化融合下的华文教育特别是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有借鉴意义。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本文研究的选题依据、相关研究情况、研究重点及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认为泰国华文成语研究具有跨文化研究的类型学意义,“归化”与“异化”研究的对比语言学意义以及变异研究的社会语言学意义及文化学意义等,并为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及成语跨文化传播,辞书编纂及机器翻译等提供参考。第二章,泰国华文成语语料库的设计与建设。本章叙述了泰国华文成语语料的采集整理过程,也包括语料的选材原则、抽样原则与方法及语料库的加工处理包括分词与标注、人工校对、统计和描写分析等工作。第三章,泰国华文原型成语的定量分析。概述华文报刊成语分类并主要探讨佛教国度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对语料库中体现儒学思想的成语、佛学思想的成语以及泰国华人社团特色成语等进行定量研究。第四章,泰国华文异型成语的定量分析。概述异体成语的界定及分类,将华文异体成语按照词形变化、语义变化、语用变化进行分类,并对华文成语的仿造及误用现象进行举例分析,关注海外文化传播中成语的规范性及对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第五章,余论。介绍本文在泰国华文成语方面的主要发现及不足之处。通过对泰国华文报刊成语的研究,发现一定数量的华文特色成语及变异成语,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看法。
其他文献
“一+VP”结构指的是“一”和谓词性成分组成的结构。本文研究“一+VP”结构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体貌地位,以及清末民初至今“一+VP”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也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
《三朝北盟会编》为宋代徐梦莘编写,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还保留了许多当时宋人和金人口头谈判的记录,是研究宋代汉语面貌的重要语料。本文以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汉语热的影响,商务汉语逐渐在外企公司成为重要的交际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务人士对学习商务汉语感兴趣。商务汉语教材是商务汉语教学
本文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考察对象,通过语料库检索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搜集语料,甄别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并把这些偏误进行系统分类,寻找学生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偏误提
晚清时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体现明显的过渡性,既保留近代汉语的语言痕迹,又显示出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词汇是语言的活化石,这一时期词汇更具特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可以说一切语言现象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有着与时俱进的特质。那么,如果有哪一种语言现象恰恰与
本文以普通话双音节复合动词正反问句作为选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描写分析,对普通话正反问句中动词为双音节复合动词时存在的27种格式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将《汉语动
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接触理论,从语序、格标记、动词的常见语法范畴等多个层面对五屯话的格和体、态、式予以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与五屯周边的汉语方言、安多藏语及其
称谓语作为会话发起的言语标记之一和反映人们社交关系的“晴雨表”,一直受到了语言学家的重视,成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迄今为止,中外学者深入探讨了称谓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