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合肥市不同黄化等级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在自然条件下,春夏秋冬(2012年3月~2013年2月)不同季节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进行测定,并对不同黄化等级香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黄化等级香樟的光合和抗寒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在自然状态下,不同季节不同黄化等级香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日均净光合速率综合分析得出,不论在哪个季节,随着香樟黄化程度的加剧,其净光合速率水平均逐渐降低,健康、轻度黄化、中度黄化、重度黄化香樟四季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96~5.92μmol CO2m-2s-1、1.37~4.61μmol CO2m-2s-1、0.66~3.86μmol CO2m-2s-1、-0.30~1.22μmol CO2m-2s-1。 2、分析不同季节健康和黄化香樟的光响应曲线,健康香樟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LCP)(19.94~32.57μmol 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重度黄化香樟的光补偿点(LCP)最高(26.78~40.64μmol m-2s-1)。随着黄化程度的加剧,香樟的光饱和点(LSP)和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逐渐降低,健康、轻度黄化、中度黄化、重度黄化香樟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100~1300μmol m-2s-1、1050~1200μmol m-2s-1、800~1000μmol m-2s-1、700~850μmol m-2s-1,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194~0.0213、0.0186~0.0227、0.0152~0.0187、0.0126~0.0159。结果表明,健康香樟具有较低的补偿点(LCP)和较高的饱和点(LSP),而黄化香樟则具有较高的补偿点(LCP)和较低的饱和点(LSP),说明黄化香樟对光能的利用范围窄。 3、分析不同季节不同黄化等级香樟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结果发现,随着黄化程度的加剧,香樟的气孔导度(Gs)日均值逐渐降低,分别为0.082~0.171 mmol·m-2s-1、0.062~0.127 mmol·m-2s-1、0.055~0.113 mmol·m-2s-1、0.038~0.089 mmol·m-2s-1。而胞间CO2浓度(Chi)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健康、轻度黄化、中度黄化、重度黄化香樟的胞间CO2浓度(Chi)的四季日均值分别为123~188μmol/mol、168~199μmol/mol、195~252μmol/mol、230~289μmol/mol。不同黄化等级香樟在夏季均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但黄化香樟午休现象出现的时间更早,健康香樟光合午休可能是气孔导度降低造成午休,而黄化香樟则是叶肉细胞同化能力低造成的。 4、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健康和轻度黄化香樟叶片Fv/Fm的日变化在春秋季节表现较为平稳,在夏季呈单谷型变化规律,在冬季呈单峰型变化规律,说明健康和轻度黄化香樟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在春秋季节没有受到抑制,而在冬夏季节受到了可逆性的抑制。中度黄化香樟叶片Fv/Fm在冬夏季节各时刻日测定值都在0.7以下,说明其PSⅡ反应中心活性在冬夏季节受到了不可逆性抑制,而重度黄化香樟在夏秋冬三季各时刻日测定值都在0.7以下,表明其PSⅡ反应中心活性在此季节都受到不可逆的抑制。冬夏季节不同黄化等级香樟的Np,日均值极显著高于春秋季节,说明春秋季节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的效率高,冬夏季节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保护自身光合机构的比例大,而黄化香樟NP,Q日均值高于健康香樟,说明黄化香樟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热耗散的比例更高,光合效率低于健康香樟。 5、对自然降温(2012年10月~2013年3月)过程中不同黄化等级香樟的抗寒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健康香樟的半致死温度随着气温的下降明显降低,1月份达到最低(-13.71℃)。随着黄化程度的加剧,在相同月份香樟叶片的半致死温度逐渐升高,抗寒能力逐渐减弱。健康香樟半致死温度的变化大,黄化等级越高,半致死温度随月份的变化越不明显,说明健康香樟具有适应环境提高抗寒的生理机制,而黄化香樟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