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A医院和浙江地区等6家医院收集的共1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系统研究,获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产生情况、碳青霉烯酶的特性、表达酶的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病学信息。为由此类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治疗提供最佳抗菌药物选择,更为制定防控此类细菌传播提供系统完整的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75株,采用MIC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纸片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DNA测序以及Blast比对等方法确定菌株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型。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同源性,并对3种分型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7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率较高,其耐药率在72%以上。有168株对厄他培南耐药,耐药率高达96.0%(168/175),7株对厄他培南敏感菌株但表现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因此,受试的17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均为表型耐药。对米诺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在11.4%~57.7%。未检到对替加环素耐药株,但检出中介菌株15株。
2.改良Hodge试验与ESBLs表型试验结果17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140株,阳性率80.0%(140/175),ESBLs表型试验阳性50株,占28.6%(50/175)。
3.耐药酶基因检测及序列测定结果102株携带blaKPC-2基因,占58.3%(102/175),6株携带blaIMP4基因,占3.4%(6/175)。11.4%(20/175)携带blaDHA-1基因。有89.1%(156/175)株携带blaSHV基因,63.4%(111/175)菌株携带blaTEM基因,50.3%(88/175)菌株携带blaCTX-M基因。66.9%(117/175)菌株同时具有3种以上耐药基因。
4.同源性分析结果使用REP-PCR对175株菌株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扩增条带数3~8条,产物最长1600bp,最短200bp,分为12个谱型,其中以G型为主,共有71株,占40.6%,其次为F型有35株,占20.0%。北京地区以G型为主,占55.6%(70/127);杭州地区以F型为主,占55.6%(25/45)。
5.3种分型方法比较结果随机抽取38株试验菌株,并比较3种分型方法的检测结果。REP-PCR将38株菌分为8个谱型,其中以G型为主,有14株,占36.8%(14/38),其次为F型有13株,占34.2%(13/38)。MLST将38株菌分为6个序列型,其中以ST87型为主,共有27株,占71.1%(27/38),其次为ST88型有6株,占15.8%(6/38)。PFGE将38株菌分为6个谱型,12个亚型。其中以A型为主,共有18株,占47.4%(18/38),其次为C型有10株,占26.3%(10/38)。
结论:
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替加环素显示了较高的敏感率,临床可考虑使用替加环素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
2.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blaKPC-2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laIMP-4基因型;ESBLs以blaCTX-M-14基因型为主。
3.REP-PCR结果显示某些医院存在克隆株流行,北京A医院与杭州地区流行株不同,北京A医院以G型为主,杭州地区以F型为主。
4.3种分型方法分辨率不同,REP-PCR与多位点序列分析分辨率相同,弱于脉冲场凝胶电泳。REP-PCR、PFGE与MLST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对ST87菌株的区分上,REP-PCR、PFGE和MLST存在部分的差异。与REP-PCR和PFGE相比,MLST对菌株同源性的判定更为保守,可以反映菌株较长时间内的进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