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构建的尿酸酶多囊脂质体(lipid-based multivesicular carrier loaded with uricase,UOMVLs),是一种酶类药物的新型制剂,为了考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药理学方面的评价。本文考察了UOMVLs的酶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还考察了UOMVLs的免疫原性、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结果显示UOMVLs能克服尿酸酶在体内活性低,半衰期较短,易诱发机体免疫反应等缺点。UOMVLs可以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有效地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的尿酸水平,而无溶血性和刺激性,为UOMVLs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尿酸氧化酶(uricase,UOX)在嘌呤代谢途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催化底物尿酸,使其代谢分解生成尿囊素。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体内都含有尿酸酶,可以将嘌吟核苷酸代谢产物尿酸分解,但是在人体内却缺乏有生物活性的尿酸酶,尿酸只能通过排泄的方式去除。由于尿酸及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当血液中积累过多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继而导致痛风综合症,肾结石等。尿酸酶可以通过将尿酸氧化成溶解度更高的尿囊素来降低患者体内的尿酸浓度,从而消除痛风石沉积、肾结石等症状。多囊脂质体(multivescular liposomes,MVLs)主要用于递送亲水性药物,具有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复乳法构建了尿酸酶多囊脂质体,并对其生化特性进行了考察,包括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形态结构、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达最大时的温度和pH。构建的尿酸酶多囊脂质体为非同心圆囊泡结构,其包封率为(63.75±3.65)%,粒径大小为(22.5±1.70)μm,Zeta电位为(-41.81±6.59)mV,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达最大时的温度为40℃,pH为8.0。
第二部分考察了高温、低温、酸碱度、胰蛋白酶对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对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在模拟血浆中的活性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对UOMVLs的影响均小于游离酶。
第三部分考察了UOMVLs的相关机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提高的机制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尿酸酶的结构在高温下易发牛改变,而UOMVLs中尿酸酶通过与脂质膜作用增强了尿酸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还显示经多囊脂质体包裹后的尿酸酶活性增加。通过对UOMVLs在pH7.4条件下形态学改变的观察,推测UOMVLs释放的主要方式是胞裂外排和直接裂解。
第四部分考察了UOMVLs的代谢动力学,包括酶学代谢动力学、体内静脉注射UOMVLs的代谢动力学和体内皮下注射UOMVLs的代谢动力学。酶学代谢动力学结果为:UOMVLs和游离尿酸酶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12.29±3.5)μmol/L和(14.27±3.1)μmol/L,说明相对于游离尿酸酶,UOMVLs对底物尿酸的亲和力较好。UOMVLs的体内代谢动力学考察中,将所得的大鼠体内血药浓度使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静脉注射UOMVLs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446.27±70.60)U/L·h,MRT(0-72h)为(4.17±0.31)h,Cmax为(73.04±6.35)U/L,Tmax为(1.00±0.00)h;静脉注射游离尿酸酶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27.80±10.36)U/L·h,MRT(0-72h)为(0.91士0.20)h,Cmax为(13.91±6.03)U/L,Tmax为(0.67±0.29)h,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UOMVLs和游离尿酸酶生物不等效,UOMVLs经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为1605.3%。皮下注射UOMVLs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179.13±17.76)U/L·h,MRT(0-72h)为(4.37±0.52)h,Cmax为(60.33±6.42)U/L,Tmax为(4.00±0.88)h;皮下注射游离尿酸酶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87.61±10.54)U/L·h,MRT(0-72h)为(2.26±0.03)h,Cmax为(38.26±6.03)U/L,Tmax为(1.00±0.00)h,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UOMVLs和游离尿酸酶生物不等效,UOMVLs经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为204.5%。
第五部分考察了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给药后UOMVLs在高尿酸血症的大鼠体内的药效学。UOMVLs较游离尿酸酶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降尿酸优势。高尿酸血症大鼠通过静脉注射UOMVLs后,体内尿酸水平达到大鼠正常尿酸水平所需时间为8.96 h,所用时间仅为游离尿酸酶组的0.2倍。皮下注射UOMVLs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降尿酸效果。
第六部分考察了UOMVLs的免疫原性。用ELISA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给大鼠静脉连续给药6周后,UOMVLs组大鼠体内产生的抗体量明显低于游离尿酸酶;抗体效价结果也显示UOMVLs能有效地降低尿酸酶的免疫原性。
第七部分考察了UOMVLs的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结果表明,UOMVLs溶血率很低,几乎无溶血性;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UOMVLs无刺激性。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结果表明UOMVLs可用于注射给药。
尿酸氧化酶(uricase,UOX)在嘌呤代谢途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催化底物尿酸,使其代谢分解生成尿囊素。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体内都含有尿酸酶,可以将嘌吟核苷酸代谢产物尿酸分解,但是在人体内却缺乏有生物活性的尿酸酶,尿酸只能通过排泄的方式去除。由于尿酸及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当血液中积累过多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继而导致痛风综合症,肾结石等。尿酸酶可以通过将尿酸氧化成溶解度更高的尿囊素来降低患者体内的尿酸浓度,从而消除痛风石沉积、肾结石等症状。多囊脂质体(multivescular liposomes,MVLs)主要用于递送亲水性药物,具有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复乳法构建了尿酸酶多囊脂质体,并对其生化特性进行了考察,包括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形态结构、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达最大时的温度和pH。构建的尿酸酶多囊脂质体为非同心圆囊泡结构,其包封率为(63.75±3.65)%,粒径大小为(22.5±1.70)μm,Zeta电位为(-41.81±6.59)mV,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达最大时的温度为40℃,pH为8.0。
第二部分考察了高温、低温、酸碱度、胰蛋白酶对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对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在模拟血浆中的活性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对UOMVLs的影响均小于游离酶。
第三部分考察了UOMVLs的相关机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UOMVLs和游离尿酸酶活性提高的机制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尿酸酶的结构在高温下易发牛改变,而UOMVLs中尿酸酶通过与脂质膜作用增强了尿酸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还显示经多囊脂质体包裹后的尿酸酶活性增加。通过对UOMVLs在pH7.4条件下形态学改变的观察,推测UOMVLs释放的主要方式是胞裂外排和直接裂解。
第四部分考察了UOMVLs的代谢动力学,包括酶学代谢动力学、体内静脉注射UOMVLs的代谢动力学和体内皮下注射UOMVLs的代谢动力学。酶学代谢动力学结果为:UOMVLs和游离尿酸酶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12.29±3.5)μmol/L和(14.27±3.1)μmol/L,说明相对于游离尿酸酶,UOMVLs对底物尿酸的亲和力较好。UOMVLs的体内代谢动力学考察中,将所得的大鼠体内血药浓度使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静脉注射UOMVLs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446.27±70.60)U/L·h,MRT(0-72h)为(4.17±0.31)h,Cmax为(73.04±6.35)U/L,Tmax为(1.00±0.00)h;静脉注射游离尿酸酶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27.80±10.36)U/L·h,MRT(0-72h)为(0.91士0.20)h,Cmax为(13.91±6.03)U/L,Tmax为(0.67±0.29)h,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UOMVLs和游离尿酸酶生物不等效,UOMVLs经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为1605.3%。皮下注射UOMVLs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179.13±17.76)U/L·h,MRT(0-72h)为(4.37±0.52)h,Cmax为(60.33±6.42)U/L,Tmax为(4.00±0.88)h;皮下注射游离尿酸酶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为AUC(0-72h)为(87.61±10.54)U/L·h,MRT(0-72h)为(2.26±0.03)h,Cmax为(38.26±6.03)U/L,Tmax为(1.00±0.00)h,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UOMVLs和游离尿酸酶生物不等效,UOMVLs经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为204.5%。
第五部分考察了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给药后UOMVLs在高尿酸血症的大鼠体内的药效学。UOMVLs较游离尿酸酶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降尿酸优势。高尿酸血症大鼠通过静脉注射UOMVLs后,体内尿酸水平达到大鼠正常尿酸水平所需时间为8.96 h,所用时间仅为游离尿酸酶组的0.2倍。皮下注射UOMVLs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降尿酸效果。
第六部分考察了UOMVLs的免疫原性。用ELISA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给大鼠静脉连续给药6周后,UOMVLs组大鼠体内产生的抗体量明显低于游离尿酸酶;抗体效价结果也显示UOMVLs能有效地降低尿酸酶的免疫原性。
第七部分考察了UOMVLs的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结果表明,UOMVLs溶血率很低,几乎无溶血性;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UOMVLs无刺激性。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结果表明UOMVLs可用于注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