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法产生及发展的文明与文化背景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来观察环境法的产生和略述其发展。具体讲来,全文分以下几部分:第一章、何谓环境法。作者试以自己的视角并综合各种知识以求深刻认识现代环境法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第二章、文明与文化的认知及其二者对环境法产生的影响。该章除明确文明、文化背景的认知外,认为物质文明是环境法产生的一种必要的原动力,文化背景则内在地孕育、提炼出环境法,对此作了必要的阐述。第三章、环境法产生的文明、文化背景的历史回顾。本章历史地回顾环境的简史、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法产生的过程的相关观点,实则分别从环境法产生的文明与文化背景作了相关分析。本章末,笔者简要地回顾了我国环境法产生的文明、文化背景。最后,在文末略述及环境法发展的展望。物质文明发展的无限性及文化背景的永恒性决定了环境法从产生那一刻起就不会是静止的,然而发展主要遵循的是环境法思想的本质即人类中心主义。 本文以为,文明尤其是现代物质文明不断地高度发达使环境问题的存在成为客观事实,当这种客观事实严重危及人类社会生活乃至生存时,作为法的延续,尤其是作为文化连续性的环境法之产生成为必然。环境问题的主观建构性,使环境法产生的文化背景更加明晰。环境法只是作为社会制度的一个工序或一个因素,指导以法律控制社会的人们衡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最小的环境损害达到最快的经济发展。文化是作为在特定时空下的行为的选择的需要和选择的标准来面对环境问题遍布的全球的。环境法的产生虽不可能是环境与法简单地融合,但这二要素都是促使其产生的必要因素。同时,物质文明发展的无限性,有环境法的发展相随,由于文化调适的滞后性,环境法的发展应以制度创新、立法及其他技术的改进和学习而扎实进行,且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为基础。
其他文献
分析河北物流需求,对研究河北发展现代物流的趋势和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北省国民经济呈现稳定、快速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内外贸易总量急剧增长,产品结构逐渐向以高附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结合河北省廊坊市蔬菜生产概况及供京津蔬菜产业情况,分析了京津冀蔬菜产业协同发展下,廊坊市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完善蔬菜质量控制体系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对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有“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生物生命的摇篮”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焦化、印染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的废水相应增多,它们进入水体给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污染。目前环境问
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人数很多,已经足够引起政府、学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必须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回流现象有一个通盘的考察和分析。单凭现象分析,往往流于表面,
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仅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有限的淡水资源严重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水量激增,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经
本文对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选择进行了粗略的分析,窥出国际奥委会在选择举办地时,总的趋势是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的,但有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甚至起着至关
本文从资源环境产权市场交易的三个层次 ,即初始产权界定、交易权规定和交易制度安排上综合研究我国资源环境产权市场的制度优化建设途径 ,提出三步连续而渐进的制度改变策略
小城镇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解决小城镇的能源利用问题是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外小城镇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
网络设备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对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