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综合实力近年来持续获得提升,但与此同时,我省面临的困难、问题也很多、很复杂。这说明经济发展了并不意味着社会问题会自动化解,相反有可能带来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态势,过激行为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的领导忽视群体性事件的演进规律,将工作重心放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上,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将事件愈演愈烈。倘若转变思维方式,将工作重心前移,建立以预防而非治疗为主的治理模式,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可以大大降低。本文结合黑龙江省信访工作实际,从危机管理的理论出发,运用大量数据,分析黑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预防的现状,研究黑龙江省预防群体性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预防群体性事件比较成功的制度,吸收浙江、山东、河南等省的创新做法。建议通过建立联合接待大厅,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设全省信息系统,提高解决群体矛盾的效率;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出符合民意决策;创建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建立诉求事项终结认定制度,公正裁判群体矛盾;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策略,建立高效、透明、负责的工作体系,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