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超支化聚芳醚酮—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自组装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体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复杂有序的超分子聚集体,比如脂质膜、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自组装是一种分子或者构成分子的一部分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库仑力、亲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等),自发地形成规整的超分子体的过程。自组装是一种获得结构规整材料比如分子晶体、液晶、相分离半结晶大分子等有效又简便的方法。因此,分子自组装在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学、纳米技术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聚芳醚酮类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比如具有较高的耐热等级、较强的机械性能等,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线型的聚芳醚酮同时也存在着熔体粘度高、加工困难、溶解性不好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应用的拓展。超支化聚芳醚酮不仅具有和线型聚芳醚酮相同的化学组成,而且具有超支化聚合物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聚芳醚酮类聚合物的应用领域。传统的用于自组装的分子常常是结构规整的两亲性小分子、树枝状聚合物以及线型共聚物。利用自组装的方法,许多不同形貌的微米级和纳米级的高分子胶束已经被成功地制备出来。比如球形胶束、囊泡、带状胶束、纤维、管状胶束等。超支化聚合物是由支化单元、线型单元和末端单元构成的三维椭球形结构的大分子,虽然不如树枝状聚合物那样拥有“完美”的分子结构,但是由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较低的溶液熔体粘度、较好的溶解性、分子链末端存在大量可修饰的官能团等优点,使得其更具研究和应用价值。两亲性超支化聚芳醚酮同时兼具两亲性的属性,使其可以作为很好的自组装前驱体。虽然含有刚性链段的两亲性共聚物的自组装研究已经见诸于文献报导,但其中的刚性链段多为噻吩、亚苯基、喹啉、芴,本论文着重研究讨论两亲性超支化聚芳醚酮-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溶液自组装行为。首先,利用本组已经成熟的超支化聚芳醚酮的制备方法,成功合成了羟基封端苯侧基超支化聚芳醚酮。然后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含量的聚乙二醇接枝到羟基封端的超支化聚芳醚酮分子链上,从而得到了一系列的两亲性超支化共聚物,并且全面地表征了其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能。然后,研究了两亲性超支化聚芳醚酮-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溶液自组装行为。以四氢呋喃为共溶剂,以水为选择性溶剂,成功地制备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粒径在100nm左右高分子球形胶束,这种胶束可以在130oC条件下稳定存在10小时。球形胶束的尺寸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改变共聚物的初始浓度及共聚物分子中聚乙二醇的含量来进行调控。讨论了球形胶束的形成机理以及胶束粒径可控和胶束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原因。最后,通过改变选择性溶剂的种类和共聚物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成功地得到了以两亲性超支化聚芳醚酮-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为基体的不同形貌的高分子胶束,并且讨论了影响胶束形貌的机理。为这类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该需要理论仅只是对人类需要行为的一个初步归纳分类,其分类方法是否科学有待讨论。本文试图站在哲学高度,利用当今复杂系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四个南欧国家尽管富裕程度和发达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上却存在着较为相似的问题,因而先后沦为欧债危机重灾国,共同面临债务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其治疗目前强调
城市下凹式绿地是城市雨水利用和调蓄的生态型排水设施。介绍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调蓄原理、计算及其应用和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下凹式绿地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用地、
叙述了乳清蛋白的特性及其利用的可行性、低聚糖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酸奶中应用的可行性等,并阐述了乳清蛋白和低聚糖在酸牛奶中应用的必要性。
英语教材《新目标》秉承着全新的理念、内容和编排形式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教材"二次开发"的权利,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教学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理论结合实践,介绍太阳能真空管玻璃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危害性,依据玻璃均匀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定性、定量玻璃等级评价体系,并积累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其可行性,为国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催生了金融运行的新常态,在当代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优化、不确定的风险逐渐显现的新形势下,金融机构早期经营审慎性不足导致的信用风险始露端倪,并且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信仰最为兴盛,佛教寺院营建活动最为发达的时代之一。辽代寺院的源流直接来自唐代北方地区,又在二百余年的发展中受到契丹统治阶层的影响,形成了与宋地
二战后,亚洲走上一条独特的复兴道路,并正在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中国崛起不仅是亚洲整体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后危机时代",亚洲仍有可能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