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五十六个民族都孕育出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组合在一起便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近年来我们现代化的发展,很多的民族文化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民族技艺也伴随着这些民族生产生活习惯的变化而逐渐走向消亡,桦树皮工艺便是其中之一。从2006年,桦树皮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曾经伴随游猎民族生活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北方游猎民族的文化。然而,怎样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是时代留给我们当代媒体人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当代媒体人,我们有责任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尽我们的一份力量。纪录片《桦艺》是以桦树皮手工制作技艺为主要线索,以桦树皮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陶丹丹为主要人物。作品通过画外音与同期声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桦树皮技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发展现状;以期通过桦树皮制作技艺的发展让观众感受到北方游猎民族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同时展现具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桦树皮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本文将结合电视艺术相关理论与笔者本人在创作中的实践经历,从叙事结构、叙事方法镜头语言等角度对纪录片《桦艺》进行分析。同时对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记录和介绍,力图全面展示笔者对作品创作过程的感悟与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希望可以对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以及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遗,保护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