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的2007年以美国为首的次贷危机又再一次的波及全球,各国经济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家,又分别是渐进式与激进式转轨模式的代表,所以本文选取这两个国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两国十年间国际收支账户的比较,分析两国国际收支的异同,从而总结转型国家经济存在的共同风险,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改善提供建议和方案。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现阶段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其丰富的能源资本,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使得俄罗斯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经常性的波动,造成俄国际收支的不稳定。而我国依赖本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植,积极扩展本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国际收支账户中经常账户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依赖于高污染、高能源消耗的产业来发展对外贸易,故现阶段我国应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被誉为“金砖四国”的成员,这说明经济转轨之后,市场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存在弊病,中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双顺差状态,而俄罗斯的国际收支虽然是经常账户的顺差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但是波动较大,这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布局造成的。转轨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在发展中面临顾此失彼的困境,应对调整国际收支加以重视。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典型的依赖能源带动经济发展的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飞跃,保持GDP的上升,俄罗斯将自身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能源行业,而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与俄罗斯的状况相似,将重心放置于高污染、高能源消耗的产业。近年来虽然两国在积极的调整产业结构,但是仍存在对于高污染、高能源消耗产业的依赖。从这一点可以说明,由于转轨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模式仍存在很大的不合理因素,故转轨国家应该调整其经济发展的策略,增加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冲击。中俄两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具有较强的差异性,中国的资本金融账户长期存在较大程度的顺差,而俄罗斯的资本金融账户则是逆差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直接投资账户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中国国内政局稳定,人民币的汇率坚挺以及国家对于外资给予了超国民待遇,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较大,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由于自身条件不具备、缺少自主创新的品牌,走出去的力度小,所以我国的直接投资账户存在较大的顺差,通过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直接投资账户存在的问题,本文再次提出中国企业应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国家应该在企业走出去的初期给予扶植。对于俄、罗斯而言,则应该加大吸引外资的力量以缓解俄罗斯外汇短缺的状况。俄罗斯对外举借外债的情况比较严重,每年都要支付大量的美元利息,且俄罗斯在大力举借外债的同时存在资本的严重外流,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打击是双重的,俄罗斯应该加大对于资本的监管,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以及金融环境,进而较少和控制资本的外流现象,吸引外商到俄罗斯投资,改善俄罗斯资本金融账户的现状。本文在分析中国和俄罗斯转型的历程以及给两国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两国国际收支的异同以及这种收支结构对于两国的危害,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