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木察格盆地与海拉尔盆地属同一个中生代沉积盆地,塔南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塔木察格坳陷的南部,凹陷内,沉积构造丰富,沉积相带变化快,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同时,该地区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发育,地层厚度变化大,多处可见不整合、尖灭、断超等现象。储层物性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发育较差等特点。这些特征都造成塔南凹陷储层非均质性突出,因此,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及产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塔木查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查清基础地质资料之后,根据储层物性、地质、测井、录井、地震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分析等测试方法与资料,研究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并统计出层内和平面展布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再以研究区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出发,结合区域构造研究和沉积相研究,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建立构造、沉积、储层非均质性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取得了以下相关认识:1、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在微观上,岩性和物性均表现出非均质性特征。通过孔渗特征结合岩性特征分析和统计,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也在层内得到反映。2、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在地层厚度、砂地比、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即使在面积很小的单个断块范围内,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3、从断陷期开始,盆地受拉张应力的作用在控陷断层的上盘形成沉降中心,控制了铜钵庙组的沉积分布,控陷断层的活动是造成储层沉积时期的非均质性最直接的控制作用。而到了后期的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次的断层,对于铜钵庙组储层又起到了微观改造的作用,因此,构造因素是铜钵庙组Ⅱ油层组非均质性最直接的控制因素,沉积和成岩因素也是铜钵庙组Ⅱ油层组非均质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4、铜钵庙组沉积微相表现出近物源、多物源,在盆地的东北部、西部、西南部、东南部方向均有物源供给和沉积微相横向转换频密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各类微发育较全。这种沉积相的展布面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