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阅读大量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各医家所论,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中医脾肾互赞理论,以期阐释脾肾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治疗脾肾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部分,从李中梓提出的脾肾有“相赞之功能”理论出发,指出脾肾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协同、辅助关系以及相求和并茂的关系;并运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和情志学说等理论,探讨脾肾互赞的立论基础,阐述脾肾互赞的内涵为肾安则脾愈安和脾安则肾愈安;脾肾互赞理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指导养生防病和脾肾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部分,运用已有的造模方法,塑造动物模型,选择白细胞介素-2、血肌酐、血尿素氮、锌、血糖等生化指标,对造模小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变,具有差异性(p<0.01或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补脾方组和脾虚+补肾方组的第11天体重、第25天体重、脾脏重量、肾脏重量、睾丸重量、锌含量、血糖含量与之差异显著(p<0.01),白细胞介素2、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与之有差异性(p<0.05);与肾虚模型组比较,肾虚+补脾方组和肾虚+补肾方组的第11天体重、第25天体重、脾脏重量、肾脏重量、锌含量、血糖含量与之差异显著(p<0.01),睾丸重量、白细胞介素2、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与之也有差异性(p<0.05)。提示:脾肾在某些微量元素、糖代谢、免疫及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推测实验所测的白细胞介素-2、血肌酐、血尿素氮、锌、血糖等生化指标可能是脾肾共同的生化物质基础。补脾药物对肾虚者和补肾药物对脾虚者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从药物反证的角度说明脾肾之间有相求和并茂关系。 深入挖掘脾肾互赞理论的内涵,有助于丰富中医脾肾相关学说,从而进一步充实中医脏腑相关学说的内容。掌握中医脾肾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证候分析归纳,更好的确立治法和方药,对于临床上脾肾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