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学历史上较为著名和有才华的小说家之一,劳伦斯于1927年完成了人生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查》”)。因小说中大胆的性描写,《查》在文坛历史上被禁了将近30年之久。该小说于1928年首次介绍到中国,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热议。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饶述一的译本广受推崇且被认为是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该译本也在八十年代重新出版。改革开放后,《查》的盛行带动了小说译文的繁荣。在新世纪,黑马的译本因其文字的优美和简练而备受读者欢迎。本文基于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分别从赞助人,诗学和意识形态三方面对饶述一和黑马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进行探究。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一共分为四大章,其中第四章为主体部分。在第四章的赞助人章节,本文侧重分析两位译者的赞助人,即出版社。饶述一的赞助人北新书局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对当时劳伦斯小说的推广和1930年代的文学翻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黑马的赞助人中央编译出版社,在译文出版时间和译者翻译策略上都进行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译文和小说的推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诗学章节,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两个译文进行详细的对比,分别为人物方言,性词,文化专有项和译文注释。在人物方言翻译方面,饶述一采用了非口语化的词汇而黑马则使用了具有地方方言特色的词汇;在有关性词的翻译方面,本文着重比较两位译者对性器官和性交词汇的不同翻译手法。饶述一偏向于直译,而黑马则采用了委婉语。在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上,饶述一使用了意译的方法而黑马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策略;在译文注释数量上,饶述一译文中的注释比黑马译文中的要少得多,而在内容详尽程度上来看,黑马译文中的注释则要丰富得多。在意识形态章节,因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启蒙思想是饶述一所处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文人学者纷纷通过文学作品来积极倡导社会的改革和民智的启迪。而在新世纪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潮是主导黑马所处时代的主要意识形态,在文学界,其宣扬各种形式的文学样式和思潮都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本文详细的分析解读得出,造成两位译者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主要是源于赞助人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操控。由于深受新文化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和启发,饶述一在翻译小说上拥有完整的操控权,特别是对小说中性描写的翻译,究其原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翻译致力于推动社会的改革和民智的启迪;但在某种程度上,饶述一也受到了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操控。相反,在观念意识较为开放的现代社会,黑马版本中性词和政治描写的翻译反而遭到了出版社的改写或删除。黑马作为译者的自由仅限于人物方言,文化专属项及译注等语言技巧方面。由此反映出,现如今的文学翻译作品在涉及到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内容时,译者及其译本仍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赞助人和主流意识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