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吡咯/TiO2纳米管列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7f117f11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与纳米TiO2结合形成的有机—无机材料是一种新颖的光电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中,通过分步法制备了PPy修饰的TiO2纳米管列阵复合材料电极。即首先在含氟化物的水溶液中阳极氧化Ti箔制备TiO2纳米管列阵,然后通过恒电位技术在TiO2纳米管列阵表面电化学氧化聚合PPy。并对其光电性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复合材料中PPy的形貌会受到聚合时间、聚合温度,聚合电位,电解质浓度等实验条件的影响。改变实验条件制备一系列PPy/TiO2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三电极系统,20℃时,在溶液组成为0.10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0.10mol/L吡咯中,恒电位1.0V聚合30s形成的PPy均一平滑的覆盖在TiO2纳米管上,并且不会堵塞管口。进一步通过红外透射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表征,显示出PPy和TiO2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PPy修饰的TiO2NTs增强了其在整个可见光区的吸收。②通过测试光电转换效率、交流阻抗等手段研究了在不同聚合时间下制备的PPy/TiO2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并探讨了PPy的聚合量对TiO2NTs的敏化效果。结果显示,以可见光为光源,当聚合时间为30s时, PPy/TiO2NTs复合电极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且在550nm波长处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为1.81%。在交流阻抗实验中,从电导性能角度印证了在聚合时间为30s时,得到的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高,这是由于较少的PPy没有达到对本征材料的修饰效果,而过厚的PPy会吸收光子降低激发光强度,影响电子的传输,降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对于PPy对TiO2的敏化效果主要是因为存在一种窄禁带的p-型半导体聚吡咯,它可以增强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并且降低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光生电流响应。③掺杂剂的存在会影响聚吡咯的导电性。本课题中主要考察了同样具有磺酸基的甲基橙(MO)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掺杂剂时对PPy/TiO2复合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SDBS/PPy/TiO2复合材料的瞬间光电流明显大于MO/PPy/TiO2。一方面可以从分子结构角度解释,可能是由于MO的分子结构明显大于SDBS,而大分子结构的MO会过多的附着在PPy的骨架中,扰乱PPy主链的排列,降低由分子内间距增大而引起的分子相互作用,使电荷在PPy链间传递的阻力的增大,导电性能降低,最终导致瞬间光电流减小。另一方面从能级角度解释,通过线性伏安扫描曲线(LSV)可知,SDBS/PPy/TiO2和MO/PPy/TiO2复合材料的平带电位(LUMO能级)分别是-0.65V和-0.60V,即SDBS掺杂的PPy具有的带隙更窄,因此有利于电子的激发进入导带形成光电流。
其他文献
液晶态作为物质世界的“第四态”,在光电、材料、信息、生命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是液晶家族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液晶高分子,其分子主链和侧链的结构对分子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含有胆甾侧基的液晶高分子因其胆甾基团含有多个手性中心,往往容易形成螺旋结构,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如圆二色性、旋光性等。含胆甾侧基的液晶高分子也因为兼具液晶高分子和螺旋大分子的双重特性,被视作极具潜力的新型高
奥沙利铂(trans-L-diaminocyclohexane oxalatoplatinum, OHP)名为左旋反式二氨环己烷草酸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并已经广泛应用于中、晚期直(结)肠癌的治疗。为治疗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的结(直)肠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奥沙利铂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都很低,具有较强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近二十多年来,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反应和有机催化反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促进了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在不对称催化反应的过程中一些新的催化策略和概念不断涌现,如:有机催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