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人类已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时代,要如何正确地防范、规避、应对社会风险。已经成为事关各国社会稳定甚至人类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社会治理研究的世界图景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各种积极的探索,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风险的界定、社会风险的内涵着手,按照风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沿着风险的成因、预警、规避等方向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把社会风险的微观治理与社会的宏观建构相结合,进一步探索社会风险的可持续治理路径,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充分借鉴社会风险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风险的状况,全面分析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社会风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引言部分指明了当前诸多学者对社会风险问题的探讨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理论自觉,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的部分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及思路。第一章从风险的起源、风险的内涵分析入手,在厘清风险与其相关概念的区别之后,对风险的分类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社会风险的内涵、特征及其分类。以此为基础,对社会风险的表现、主要特征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现代社会风险在当前世界各国的表现主要有政局不稳、经济动荡、恐怖主义等几个方面。综观其产生的根源和领域、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危害的范围和强度、诸环节治理的要求和难度等等,可以总结出,现代社会风险大体有多样性、扩散性、人为性、潜在性等特征。第二章指出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面临哪几方面的社会风险,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对社会风险高发的原因分别进行了归纳分析,对当前我国社会风险治理的进展做了总结,对社会风险治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第三章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入手,指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风险的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须努力的方向。现代社会风险的治理要求特别关注其现代特征,必须坚持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相结合、单项设计和整体思维相结合、微观治理和宏观建构相结合的治理原则。注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对社会风险及其治理路径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的分析,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社会风险治理的可持续调控政策。本文立足于风险治理的宏观建设和长远的战略构想,力图通过优化社会的运行机制、改良社会的风险环境和拓展风险治理的视野,从宏观上实现对社会风险的总体性、长期性的可持续调控。首先,必须提高政府的科学施政能力,突破政府主体的局限,降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改善服务职能,提高政府信任度。此外,还要提高全民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公民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从而培养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形成全民对社会风险防范与治理的思想认识,要突破单一的国家治理模式,把社会风险治理的国内视野拓展为全球视野,从追求国内和谐上升为共建世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