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行山中北段地处河北省平山—阜平—涞源一带,区域构造上为阜平隆起及其外围,燕山运动以来构造复杂多样,岩浆活动强烈,金银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相对集中,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地质成矿富有特色,一直是地学界实践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阜平幔枝构造轴部麻棚地区的成矿作用研究”(NO:40872137)和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河北木吉村铜矿、湘中锑(金)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NO:20109901)项目,系统地将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理论引入太行山中北段,以构造控岩控矿为主线,将成岩成矿与区域构造演化有机地联系起来,探讨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归纳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论文概述了太行山中北段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同时简要介绍了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和幔枝构造理论进展(幔枝构造为地幔热柱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地质资料,拟将本区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归为阜平幔枝构造演化阶段,并从幔枝构造角度将本区划分为变质杂岩核部区、拆离带及其上盘盖层区三个部分,将120-140Ma作为阜平幔枝构造活动的主期。对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的时空分布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通过阜平幔枝构造区20余个金银多金属矿床共计约500件矿石、岩体样品进行测试(部分数据来自前人成果)和分析,硫、铅、氢、氧、碳、硅、氦氩以及铼锇等同位素数据资料表明区域成矿物质以深部来源为主,局部混入壳源物质,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成岩成矿时限高峰期大致位于120-140Ma,与燕山期区域幔枝构造主运动时限较为一致,岩矿成因上与地球深部关系密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的视角,本文重点解剖了核部区石湖金矿、拆离带附近区木吉村铜(钼)矿和盖层区支家地铅锌银矿三类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建立了相应成矿模式。经区域类似矿床对比、分析以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首次系统地分析区域构造成矿控矿作用和建立了区域构造控矿模式,认为各级幔枝构造系统是具体的控岩控矿场所,并系统地归纳了构造控矿规律,指出了下一轮区域地质找矿的重点。总之,中生代中晚期阜平幔枝构造的演化不仅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发生的驱动力,而且很好地控制着它们的在时空分布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