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考的导向作用,很多学生和学校领导老师把高中历史学科仅当做一门“副科”,所以对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但不可忽视的是,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向来都有“政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等多种说法。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对传统文化、天文历法、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因此,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爱国情感。在新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备受推崇,历史学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学的历史教学,在注重学生基础历史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乃至让学生有较强的学科素养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要面对的课题,想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重要的辅助即一份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设计必不可少。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制作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设计。因此,我选择对课堂教学设计分析研究,让自己不断地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历史必修一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课,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对此课不能深刻的理解,另外,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才选择本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课的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及教学水平。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是关于《辛亥革命》一课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为此,我选择了三份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案例,分别从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教学理念可以看出,所选的三分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具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教材的知识选择有所侧重;三份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较为笼统,不够具体;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三者把主要评价内容都放在了有关测试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视不够;在课后教学反思上,三份教学案例中只对教学目标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对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与疑问并未充分考虑。第二部分是本篇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自己设计的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本篇教学设计主要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科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反思等十一个方面进行相关教学设计的分析。第三部分关于《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从教学过程的优点和缺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状态、目标的达成情况等谈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