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体制和办学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现代的学校已经不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校,人们除了对师资力量有较高要求外,对教学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引入了教育类建筑交流空间的设计理念,新一代的中学教学楼不应该只是一个教与学的场所,而应是一个可以自由进行交流的场所,学生们平时可以在此学习、稍大一点的空间可供交流经验,让师生们在此可以得到放松,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学校是一处适合大家进行学习的地方,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坐在一处不封闭的空间里把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进行知识的交流”,这句话正是指出了交流对于校园生活的重要性,更说明了交往空间给师生创造的应该是一个能平等交流、亲切交往的大众空间。要想营造一个有较高教育品质的校园环境,那么交流空间的塑造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今,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现在的学生学习与就业压力较大,走向社会以后,还需要面临巨大的社会竞争,如果中学生能在学校期间学习如何与他人真诚地交流,能塑造出较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未来的各种变化的话,那对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有相当大的帮肋,这也是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思考,看看是不是能从环境的改变上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从另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建筑师就有必要对教育建筑进行重新审视,做到空间设计合理化,积极地将各个零散、无意义的空间利用起来,变成有意义、有创新的空间。在校园里,教学楼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在这幢建筑中进行,如何利用建筑的空间变化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化、多彩化而不是单单为了上课而进教学楼则是我们要探索的新问题。现代建筑理论特别强调建筑的交流空间,交流空间是给人提供交流的场所,一个好的交流空间的设计可以带给师生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因而教育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对整体教育目的的实现,具有特殊意义。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交流空间,不但要满足学生学习与休闲的行为,还能够让学生在里面轻松随意地交流呢?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研、分析、总结对教学楼的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交流空间的设计与方法。笔者主要将论文分为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论文选题的背景,确立论点:1、交流空间的定义以及本文所研究的范围;2、教学楼交流空间设置的意义;3、本文的研究目的及范围;3、交流空间的演变过程以及在中西方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然后是根据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对不同类型的案例作出分析,研究交流空间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再次,从各方面对中学教育建筑进行分析,探索出适合其特点的交流空间设置方法及原则。最后总结前面所述,并对中学教学楼建筑的发展作出展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给建筑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力求寻找更新的建筑理念,让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不一样的,独特的学习氛围,教学校的造型的变化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是教学楼内部空间一直被看作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外形可以大致相似,但内部功能却需要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