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联轴器尺寸测量及表面缺陷检测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联轴器生产厂家对弹性膜片联轴器的实际生产检测需求,为了改善产品出厂前人工检测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计划将现有的人工产品检测改进为机器视觉检测。本课题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完成对联轴器中心孔的尺寸测量以及边缘凹坑缺陷检测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产品检测需求确定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将整个系统分为照明系统、图像采集系统以及计算机视觉系统三个模块。通过对光源特性及照明方式进行对比,结合尺寸测量及缺陷检测系统的需求特征,制定了不同的照明方案。根据检测系统的需求特点,完成尺寸测量与缺陷检测系统图像采集设备的选型工作,并搭建两组检测试验平台。其次,通过分析世界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图像坐标系以及像素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在图像采集前对检测系统进行相机标定,获取到相机的内、外参数,进而得到图像像素尺寸与真实物理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后续尺寸测量工作做铺垫。然后,针对联轴器的中心孔尺寸测量需求,先对中心孔的不规则形状进行边缘轮廓提取,并利用二维计量模型理论中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实现中心孔标准圆形轮廓的高精度拟合。再通过创建中心孔的模板图像,使用模板匹配与仿射变换方法,对新采集的图像进行轮廓匹配,成功实现任意位置的自适应尺寸测量功能。最后,为了实现联轴器的定向区域缺陷检测功能,先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和滤波降噪处理,再结合联轴器的缺陷特征,提出闭合性区域填充优化方案,通过对法兰端面上的孔洞进行区域填充,有效排除定向区域外的干扰因素,进而实现法兰边缘轮廓的定向提取,并使用形态学原理对联轴器边缘轮廓进行标准圆拟合,利用轮廓求差法实现定向区域的凹坑缺陷检测。
其他文献
构建一个系统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关键,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分析OBE教育理念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契合性的基础上,遵循OBE教育理念,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涵盖一级评价指标3项、二级评价指标11项、三级评价指标45项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研究不仅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和课程评价的研究内容,还可
社会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完善程度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衡量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探讨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急救体系的必要性及当前社会急救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急救体系的路径和策略。
<正>农民不负农时,按季节育苗、播种、收割,方能收获丰收的喜悦。人生亦是如此。“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背后,蕴含着朴素的真理。跟随社会时钟,让人生循序渐进,未尝不可。关键在于,你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追求。斯霞“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自豪”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园里,处处可见一位老师的“身影”:教学楼前有“斯霞广场”,校区西侧有“斯霞纪念馆”,学校也有一个特殊名字——“斯霞小学”。
期刊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人,音乐教育即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人的音乐素养、完善人的品格。音乐素质教育对于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发挥音乐教育对于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力求音乐素质教育中人文内涵的回归。
目的 建立辣条感官描述词。方法 以5种辣条为研究对象,建立由13人组成的辣条专用感官评价小组。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步筛选,再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辣条感官描述词进行二次筛选。结果 首先,得到了筋道、甜味、辣味等15个辣条感官描述词,选取了4个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 PCs)[PC1 (24.218%)、PC2 (21.694%)、PC3 (1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表达的E2蛋白免疫BALB/c小鼠,4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5株能稳定分泌抗BVDV2 E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和IFA结果显示,其中1株为BVD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细胞上清ELISA抗体效价达59049。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属
学位
在我国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影响新生代员工期望差距以及其所产生的工作退缩行为是一个值得企业重视的问题。企业如何做到人岗匹配,各司其职,留住新员工,减少人力资本开支,在全球局势动荡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梳理之前的相关文献发现,以往研究大多从组织或者领导层面相关视角研究对员工离职因素的机制,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少有从员工个体与工作匹配视角出发。因此,本文从人岗匹配出发,旨在探讨工作期望与人-岗匹配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