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入了一个盛况空前的黄金时期,各民族间平等、团结、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方面的深层矛盾逐渐显现,加上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工作包括民族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中国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无疑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中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实行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对于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都具有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 本文基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依据教育公平、政策供求和利益分析的相关理论,对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执行进行分析。论文的理论框架是: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教育公平性理念的指导;同时,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必然会受到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影响,通过引入供求概念,对新疆民族教育优惠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为实现二者的动态均衡找寻出路;最后,基于利益分析的相关理论,借用史密斯模型,探寻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提升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思考。 在上述的理论框架下,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体现了建立在教育公平基础上的对少数民族整体的政策性关怀,但是,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基于现实中教育差异与公平的权衡、公平与质量的博弈,加之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在执行中扩大原政策的外延,调整的范围、力度超出原政策的目标,甚至远离制定者的初衷,与设定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等问题出现,造成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使政策权威性减弱;对于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调整应循序渐进,针对新疆各个民族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立政策公平性理念的基础上,使新疆民族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推行,以实现新疆各民族同胞对他们共同孕育、创造和发展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于国家的认同,从而提升新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