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中医理论及辨治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也是最常见的风湿疾病之一。临床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为主要表现,常伴发继发性滑膜炎。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以绝经后妇女更多见。其发病率高,60岁以上的人口中,35-50%有临床表现。本病的致残率高达3%,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骨关节炎为西医病名,按其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属于中医学痹证、痹病、骨痹、鹤膝风、痛风、腰腿病等范畴,其病因为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外邪引起。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取得相当进展,但其预后并不乐观。中医学治疗本病注重整体调节,标本皆治,故疗效较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不明,无有效控制骨关节炎发展的措施,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医在临床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各种辨证分型分期研究,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主,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药,用药多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常合用祛风散寒除湿药物及化痰祛瘀药物,临床治疗多采用补益肝肾、调补气血、祛瘀化痰、通痹止痛之治法。  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文献研究:系统回顾了与骨关节炎相关的中医古籍,现代医籍、2001-2011年公开发行的中医期刊中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研究和整理,诠释历代医家对骨关节炎(骨痹)的认识,探讨与骨关节炎相近似“骨痹”的中医证治,骨关节炎类似病的“骨痹”药物疗法特点。对符合标准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的归纳。总结出骨关节炎现代文献的证治、用药规律,为骨关节炎的理论系统化提供依据。  辨治规律探讨:膝骨关节炎临证辨治的研究,包括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类,临证治法,临证用药的探讨,临床方药运用体会,病案分析。笔者从研究所得,认为正虚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感受风寒湿邪为发病的常见外因,肝肾亏虚,痰瘀互结,风寒湿痹阻是其基本病机。脏腑之虚重在肝肾,但以肾为主,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相互因果为患。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区别正虚邪实。临证治法,以扶正治虚为主,兼顾祛邪;补益肝肾为本,通经络、活气血以治标;健脾益胃,理脾化湿,以杜痰源,久病入络,以培补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肾虚极者,虚实并见,应扶正祛邪兼顾。临证用药要慎守病机,隨证用药,选用相应藤类药通络引经;化痰祛瘀,重用虫类搜剔;辨病用药,慎用剧毒药物;临床针对病机特点组合配药。  笔者总结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从辨病角度,识别其特异性,可有助于深化辨证,把握病机特点,以此在指导立法选方用药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加强治疗本病的针对性。  论文最后选录临床病例,加以整理分析,以提高临床疗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和临床方法,并对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研究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和尝试。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在以往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逐瘀清宫胶囊粉剂混悬液给药物流产后大鼠灌胃。  目的:通过观察逐瘀清宫胶囊粉剂
目的:  观察昆明山海棠配伍益母草(昆母)不同提取物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H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了解其对RA-HFLS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