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29.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水稻生产中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问题就是解决水稻农产品中有害物的超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水平,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搞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安全使用工作,切实减少农药的残留污染。解决水稻无公害生产中农药污染的关键是发展和创制生物农药,解决其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协调生态因子的抗病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的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应用技术,依据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与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相结合,选用高效生物农药,合理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提高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生物农药单项技术试验表明:1%伊利特微颗粒剂防治水稻病虫的适宜用量是37.5克/667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效分别是52.0%、86.2%、66.5%。BL菌剂防治水稻病害的适宜用量是800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效分别是61.9%、87.6%、74.1%。1.1%阿楝悬浮剂防治水稻害虫的适宜用量是100ml/667m~2,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是80.4%、87.8%。13.4%楝唑乳油防治水稻害虫的适宜用量是150 ml/667m~2,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是83.6%、92.1%。10%亲态保可湿性粉剂防治三化螟的适宜用量是100克/667m~2,防效82.1%。在杀虫剂组合应用中,亲态保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的效果分别为75.5%、80.1%;楝唑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分别是79.9%、74.3%;阿楝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分别是84.6%、78.4%。伊利特防治前期扣中期病害+BL防治水稻中期和后期病害,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4.0%、87.8%、68.9%。将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技术、农业措施控害技术和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以生物农药为主体的病虫害防治规程,2005年进行了该规程的示范。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效果分别是91.3%、97.1%,防治二代稻纵卷叶螟和三代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分别是91.5%、93.9%,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效果分别是85.1%、95.8%、90.3%,病虫综合危害率1.6%,每667m~2挽回损失300.4公斤,农本67.85元,净收入502.9元。每公顷化学农药用量1.51公斤,比2004年减少88.4%,稻谷农药残留检测符合国家无公害大米标准。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应用技术注重病虫总体防治,稳定和提高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用量50%以上,操作简便,宜于农民掌握。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稻米农药残留、提高水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