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株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统计276例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收集感染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病原菌并进行分析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敏感率。结果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5.48%,例次感染率为48.8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口腔为主。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6.47%和32.40%(P<0.01)。住院时间小于20天和住院时间大于20天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4%和77.10%(P<0.01)。患者未进行化疗组、诱导缓解组和巩固强化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58%、85.94%和17.34%(P<0.01)。白细胞<0.5*109/L及白细胞在0.5~2*109/L之间与白细胞>2*109/L三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2.60%、51.87%和14.11%(P<0.01)。中性粒细胞非缺乏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天组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小于7天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41%、37.21%和82.32%(P<0.01)。血红蛋白<60g/L的患者与血红蛋白>60g/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分别为55.16%和27.57%(P<0.01)。白蛋白<30g/L的患者与白蛋白>30g/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分别为56.52%和32.56%(P<0.01)。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带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筛选出住院时间(OR=7.018,P<0.01)与粒缺时间(OR=2.950,P<0.01)为主要危险因素。276例院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8株,剔除污染标本和重复菌株后,共计114株,检出率30%,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1.93%)、肺炎克雷伯菌(15.79%)、铜绿假单胞菌(10.53%)、金黄色葡萄球菌(7.0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6.14%)、表皮葡萄球菌(5.26%)。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72.00%、44.44%,两者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均比未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P<0.05),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其次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在60%以上,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均达100%。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2株,均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达到100%,真菌感染共12例,均为念珠菌,占10.53%,其中光滑念珠菌五株,白色念珠菌四株,热带念珠菌三株,其中一例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住院天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0%以上,革兰阳性菌最敏感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粒细胞恢复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