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株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统计276例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收集感染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病原菌并进行分析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敏感率。结果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5.48%,例次感染率为48.8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口腔为主。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6.47%和32.40%(P<0.01)。住院时间小于20天和住院时间大于20天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4%和77.10%(P<0.01)。患者未进行化疗组、诱导缓解组和巩固强化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58%、85.94%和17.34%(P<0.01)。白细胞<0.5*109/L及白细胞在0.5~2*109/L之间与白细胞>2*109/L三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2.60%、51.87%和14.11%(P<0.01)。中性粒细胞非缺乏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天组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小于7天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41%、37.21%和82.32%(P<0.01)。血红蛋白<60g/L的患者与血红蛋白>60g/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分别为55.16%和27.57%(P<0.01)。白蛋白<30g/L的患者与白蛋白>30g/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分别为56.52%和32.56%(P<0.01)。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带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筛选出住院时间(OR=7.018,P<0.01)与粒缺时间(OR=2.950,P<0.01)为主要危险因素。276例院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8株,剔除污染标本和重复菌株后,共计114株,检出率30%,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1.93%)、肺炎克雷伯菌(15.79%)、铜绿假单胞菌(10.53%)、金黄色葡萄球菌(7.0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6.14%)、表皮葡萄球菌(5.26%)。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72.00%、44.44%,两者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均比未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P<0.05),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其次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在60%以上,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均达100%。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2株,均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达到100%,真菌感染共12例,均为念珠菌,占10.53%,其中光滑念珠菌五株,白色念珠菌四株,热带念珠菌三株,其中一例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住院天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0%以上,革兰阳性菌最敏感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粒细胞恢复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其他文献
<正>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营养不良。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探讨终末期2型DN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
目的探讨Hippo通路调节结直肠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2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YAP1、TAZ和Ascl2的表达值,分析三者在结直肠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
<正> “这种厕所要在云南省迅速推广!”前不久,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在中共丽江地委、丽江地区行署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观看了丽江白沙乡束河古城一座没有安装冲水管道、没有臭味散
机械制造业中的大部分零件都是通过切削加工制作完成。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除了少量逸散到周围介质(多为切削液和空气),其余均传入刀具、切屑和工件中,刀具、工件和机床温升
现在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如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了人们心理压力重,不仅是成人,就是在校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面临升学压力,心理
鼓励发展燃气锅炉房是取得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的有效措施,对改善城市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热源热负荷计算方法及其各自特点进行说明。通过计算各用户的
研究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15%-25%就诊时已为晚期,临床治疗十分棘手
目的通过对苓桂术甘汤古代文献及药理学文献的汇总整理,总结苓桂术甘汤的多效多证及临床应用的客观规律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近50年有关苓桂术甘汤方研究文献的计量学研究,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甲羟孕酮综合治疗肿瘤病人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22例),中医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分析比较三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伴糖尿病(DM)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及其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为通心络胶囊治疗CHD伴DM提供可靠依据,开拓更广的领域。方法将60例冠心病伴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