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中,上海市推行了“二期课改”并颁布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基于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所提出的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分类的基础上,上海基础教育新课程将课程分为三类: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目前,上海市的中学相应地开展实施了这三类课程,因此对师范类人才的需求也更倾向于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能力均较强的全面型人才。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生物专业教育实习的重点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生物师范生一般只参加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工作,导致其基础型课程教学能力较强,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比较薄弱的现象。因此,如何适应生物新课程,提高生物师范生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是培养优秀的师范院校生物专业师范生的一大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教育实习中生物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培养为主题,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跟踪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教育实习中培养生物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分类、教学能力的相关概念与结构分类、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调查研究了生物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的现状,设计了提高生物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的教育实习方案,并对实践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最后访谈并分析探讨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明显差距,而本研究中设计并实施的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的教育实习方案,能够明显地提高生物师范生的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为此,本研究为培养生物师范生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主要有:转变传统教育实习观念,构建三类课程理论体系;改革教育实习方案,完善教育实习体制;转变师范教育观念,健全指导教师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