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肝硬化患者的糖脂代谢特点,及血糖、血脂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肝硬化患者84人,列为肝硬化组;同期在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1例,列为糖尿病组。两组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排除资料不全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等。肝硬化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共分为3组,A组为Child-Pugh A级,34人,B组为Child-Pugh B级,29人,C组为Child-Pugh C级,21人。收集各组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入院后前3天的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简称餐后血糖)、睡前血糖、低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的人数及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总胰岛素用量(U/d)、单位体重胰岛素用量[(U/kg.d)]、餐前胰岛素总量(U/d)、基础胰岛素剂量(U/d)。血糖波动的评估指标包括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低血糖发生率。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核对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糖尿病组相比,肝硬化组三餐后血糖、睡前血糖较高,餐前胰岛素总量较大,餐前/基础的比值大(P<0.05)。(2)肝硬化组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即肝硬化组血糖波动较大。而两组间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无明显差异(P>0.05)。(3)肝硬化组中A、B、C三组间,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睡前血糖、血糖波动幅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肝硬化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Child-Pugh 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三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相对较高,血糖波动幅度大。(2)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餐前胰岛素用量较大,餐前/基础的比值大。(3)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相对较低。(4)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级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5)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血糖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