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北京市“五河十路”绿色工程中的道路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处位置及林分功能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典型抽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其树种组成、大小组成、空间结构及美学结构,以此来探究不同类型道路防护林的林分结构特征,为北京市快速路两侧廊道林的林分经营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北京市快速路两侧廊道林乔木树种20科29属38种,灌木树种6科7属7种。乔木应用较多,其中杨柳科、豆科和松科树种无论是从应用频率上还是株数比例上多较多。主要树种包括国槐、油松、白蜡,灌木应用的极少。乡土树种约占一半,还有很大应用潜力。重要值较高的观赏性树种有国槐、白蜡。北京市道路两侧的林带以纯林样地为主,频度为63.23%,混交林以行、带状和块状混交为主,频度为37.77%。7在48.53%的林分中杨树都是优势种,在其它大部分林分中也有分布。(2)树木径阶主要分布在10~20cm,树高主要分布在5~10m,呈偏态分布。高大树木主要为毛白杨和河北杨,针叶树种偏于矮小。其余不同树种在不同类型的林分中树高与胸径有所不同。林分大小分化呈正偏态。(3)三种类型林分的平均密度为景观游憩型(675株/hm2)>景观防护型(638.8株/hm2)>防护型(626.39株/hm2),疏密度平均值为防护型(0.59)>景观防护型(0.47)>景观游憩型(0.41)。三种类型中样地树种均为均匀分布。防护型防护林林分郁闭度较为稳定,景观游憩型防护林林分平均林分郁闭度较低,但也有大林分郁闭度与较小林分郁闭度林分出现,景观游憩型防护林林分郁闭度分布较为分散,这与景观游憩型防护林的树种组成多样有关。防护型防护林主要为双层型防护林为主,景观防护型防护林以四层型防护林为主,景观游憩型防护林以三层型防护林为主。(4)从观赏特性和季相特征来看,景观游憩型防护林四季有景,色彩数量多,色彩对比强烈,观果树种增强了林分的游憩属性。景观防护型防护林景观以观花和观姿树种树种为主,层次明显。防护型防护林则景观较为单一,观赏性树种的观赏特点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