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水浒传》汉英对照语料,运用语篇回指理论,主要是兰盖克的认知参照点模型理论和阿里尔的可及性理论,以《水浒传》汉英对照文本中各类回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汉英语语篇回指的异同及其深层认知动因,以期对汉英语篇翻译有所启示。文章首先对《水浒传》中汉英语篇回指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根据回指语所突显的词性和语义特征,我们将回指分为名词性回指、动词性回指、形容词性回指三大类型,然后统计其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从形式、语用功能和语义特征三个角度展开对比分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讨论了动词回指和形容词回指以及名词回指中绰号等前人研究鲜有涉及的回指形式,考察它们在汉英语篇中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英语篇回指存在下列异同:一方面,汉英语都可以使用重复、省略、替代等多种手段回指先行语;都存在指称修正现象。另一方面,汉英语在具体回指手段上具有不同倾向:1)汉语倾向于用重复,而英语习惯用代词指称其先行词;2)零回指的自由度不同。就名词性零回指而言,英语中零形代词的使用极其有限,而汉语中则相对广泛自由;就动词性零回指而言,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汉语则常常采用原动词重复而较少使用动词性零回指;3)形容词性回指非前人研究所说汉英基本相同。汉语借助外部词汇语法变化来实现,英语则主要依靠自身形式变化即可。基于汉英回指语料,我们绘制了这三大类回指标识其指称对象的高中低可及性等级图。另外,由于交际者之间高度互动及动态协商的特点,我们认为汉英语语篇都存在指称修正现象。最后文章考察了这三大类汉英回指在参照点/领地格局中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