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生长期间大规模死鱼现象,开展了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从船体网箱的中华倒刺鲃病灶及内脏分离到4株细菌,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为致病菌,经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短杆状和球状,两端钝圆。经AP120NE鉴定和查阅编码手册以及相关资料鉴定,该3种菌株为洋葱霍尔德氏菌(Burkhol cepacid),隶属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d)中的三个种。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健康的中华倒刺鲃鱼种出现了与船体网箱患病鱼相同的症状。并进行了人工免疫试验和药敏试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钠等7种药物敏感,对高锰酸钾、甲醛等5种药物耐药。组织病理切片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溶解,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肾脏部位,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肝脏部位,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显示,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血清的血糖、总蛋白、尿素、肌酐、胆固醇、K~+、Na~+、Cl~-等指标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类发生显著改变,说明经细菌感染后,中华倒刺鲃肝、肾、肌肉等重要组织已发生病变,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严重失调。由于中华倒刺鲃的人工养殖近些年才逐渐开展起来,中华倒刺鲃暴发性细菌性疾病的研究国内还少见报道。该研究为探讨中华倒刺鲃细菌性肌肉溃烂病的防治方法提供帮助,为中华倒刺鲃的集约化健康养殖服务。为预防和治疗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蕺菜为三白草科蕺菜属(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植物,具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四川省为蕺菜的主要产区之一。据《中国植物志》和《四川植物志》,蕺菜属植物仅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1种;2001年,祝正银和张士良在峨眉山发现蕺菜属新种峨眉蕺菜Houttuynia emeiensis Z.Y.Zhuet S.L.Zhang。该种在峨眉
目前我国从事住宅产业化的企业较少,综合实力不强,加之政府激励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公租房产业化项目发展停滞不前。利用PPP模式发展公租房产业化不仅可以减少政府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