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地区区域差异形成、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处于经济发展前列,但是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影响了其整体优势的发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中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与逐渐凸显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沿江地区相关研究和区域差异理论及有关江苏省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江苏沿江地区区域差异的历史演变过程作全面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区域差异演变的机制,并对江苏沿江地区区域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提出实现区域整体发展对策与建议。论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进行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总体框架。 第二章为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在对沿江地区以及区域差异的研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理论支撑与研究角度。 第三章对江苏沿江地区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地位、自身的特点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第四章在全面分析江苏沿江区域差异现状的基础上,以经济差异为核心,研究区域差异的演变轨迹、区域差异的构成,并实现对不同市县各阶段经济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的可视化,从而得出江苏沿江地区差异的演变是南北差异不断扩大的过程,发展的优势地区在于邻近上海和临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差异的地域转化,最后对江苏沿江区域差异的演化特征进行总结。 第五章通过对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参考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差异影响要素的判断,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劳动力因素、区域发展政策、对外贸易、城市规模效应等方面探讨其对区域差异演化的影响机制,并分阶段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速度的变化,探讨影响区域差异主要因素的组合情况。根据对今后江苏沿江地区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对江苏沿江地区区域差异演化趋势作出预测。 第六章提出江苏沿江地区整体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正视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简要概述本文的结论,并指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休闲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休闲空间在城市中迅速扩展。在传统的游览之外,出现了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这种新的休闲
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由最初关注规划的概念辨析逐渐转向研究规划的性质、地位与方法论。目前学术界对战略规划中引入前瞻性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规划方法的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半透现象的研究及应用逐渐成为一种建筑现象,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文从视觉感受和空间感受的角度出发,以光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
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全球化,在建筑领域则是出现消融时域性和地域性的文化趋同现象.中国建筑相对于世界建筑体系而言,是地域性建筑,只有深刻的理解中国建筑体系自身的特点
该文主要探索现代城市精神空间的理论和设计对策.文章运用综合系统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汲取哲学、社会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一个时代的哲学基础决定了时代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域被卷入城市的地域范围并逐渐融入城市体系,并形成一种同整体城市规划格格不入的,有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城市"空间异质
金属材料以其鲜明的特征区别于传统材料,在近现代建筑历史上独树一帜。但目前我国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对于建筑金属材料研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近现代建筑保护修复的质量。金属材
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北京正处于城市大发展的转折时期,面临着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双重挑战。论文对北京地区“基于区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是从空间形态的角度研究城市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城市规划分支学科,通过研究不同年代、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进程及其空间形态的差异,
该文通过对满足哈尔滨市日照要求的日照间距系数的研究,分析计算出不同朝向与不同日照标准的日照间距系数,并从日照间距系数调整所引起的居住用地的调整、城市用地的增加、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