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提取,分离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Murray)的有效成分。2.探讨单体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以及活性单体与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后抗MRSA的作用效果。 方法:1.结合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柱层析分离方法,对地耳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分段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跟踪筛选,对具有活性的片段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2.对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集的45株MRSA,采用药敏纸片测定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多重PCR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3.对分离得到的6个单体化合物,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抗MRSA活性研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3个活性单体与临床常用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对SCCmecⅢ型MRSA的抑菌效果,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来评价其联合用药效果;进一步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验证受试药物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另外,采用纸片法考察二氢槲皮素及糖苷类化合物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协同作用。 结果:1.从该植物中跟踪筛选分离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1)异巴西红厚壳素,(2)2,6-二羟基-3,5-二甲基-1-异丁酰苯-4-O-葡萄糖苷,(3)二氢槲皮素-7-O-鼠李糖昔、(4)二氢山奈酚-3-O-鼠李糖苷,(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槲皮苷。2.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均100%耐药,对万古霉素、利萘唑胺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本医院MRSA以SCCmecⅢ型为主,占75.6%(34/45),SCCmecⅠ型为4.4%(2/45),SCCmecⅡ型为17.8%(8/45),SCCmecⅣ型为2.2%(1/45)。3.化合物1、3和4对临床来源的MRSA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8μg/mL、32μg/mL、64μg/mL; MIC90分别为16μg/mL、64μg/mL、128μg/mL。化合物2、5和6的MIC大于1mg。针对SCCmecⅢ型,化合物1、3、4与氨苄西林联合为协同(FICI≤0.5)或相加(0.5<FICI≤1.0)作用,与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为协同作用(FICI≤0.5),与阿奇霉素联合为无关作用(1.0<FICI≤2.0)。随机抽取的1株MRSA4的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合用时log10CFU/mL比化合物或抗生素单用时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结果显示二氢槲皮素及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与3个喹诺酮类抗生素合用FICI≤0.5,log10CFU/mL比化合物或抗生素单用时明显下降,抑菌圈比化合物或抗生素单用时明显增大。 结论:地耳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3和4,不仅有较好的抗MRSA活性,而且与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或逆转三个抗生素的抗SCCmecⅢ型MRSA的活性;二氢槲皮素及糖苷类化合物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抗SCCmecⅢ型MRSA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