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网络Relay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TE-Advanced是LTE的演进,是3GPP组织针对4G系统要求所制定的新一代无线网络标准。在LTE-Advanced网络中,中继(Relay)技术是一项受到极大重视的新型技术,是实现4G性能指标要求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y技术旨在增大小区覆盖范围,提高用户传输速率,同时更好的支持用户移动性管理。  LTE-A是对LTE的一次平滑演进,但是从网络架构的角度来看,引入relay给无线接入网带来的影响更像是一场革命。从传统的单跳蜂窝网络到多跳中继网络的转变,致使从物理层(Layer1)到高层(Layer3)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需要进行重新研究与设计,包括评估模型和信道模型,帧结构、公共控制信道和物理过程,L2/L3协议栈结构,资源分配和干扰控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LTE-A中与LTE现有框架实现融合,在保持后向兼容性的同时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  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部分问题,以实现和优化LTE-A中继系统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基础架构,物理层到高层的设计以及资源优化等几个方面对relay技术在LTE-A网络中的引入作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了TypeⅠrelay的R-PDCCH信道格式设计方案,提出了Type Ⅱ relay的上下行传输模式设计方案,对网络编码与relay的结合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2.详细研究了LTE-A中继网络的成本优化部署。以cost efficiency和平均相对用户满意度为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小区容量与成本、小区总体性能与单个用户满意度之间的折衷增益,对relay的静态和阶段性部署进行了成本优化分析。  3.详细研究了R-PDCCH信道复用方式问题。首先对现有TDM+FDM和FDM方式做出了性能比较,然后通过与多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调度模式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的R-PDCCH复用方案。  4.详细研究了LTE-A中继小区存在多RAP(无线接入点)的情况下用户接入网络时的RAP选择优化问题。通过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接入选择机制。
其他文献
资源分配是个复杂的问题,该文在全局的资源分配确定的前提下对某一个流在网络节点处的资源分配问题进行讨论.该文主要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研究资源分配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接
本论文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其核心部分——WAP网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现方案。本文首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概括了WAP协议的产生和特点。之后,本文对WA
该文首先介绍了COM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微软操作系统为组件提供的各种服务,接着介绍了采用COM技术实现的校园应用系统.由于目前各学校需要使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文中对
该文首先对一些重要的运动分割和视频对象分割算法作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网格的半自动视频对象分割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DS/CDMA系统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信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空中接口.在无线信道中,舆时延和多径衰落等特性会破坏扩频码的正交性,由此带来多址干扰(MAI).
为了解决高噪环境下静止图像如何安全可靠的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CCITT T.81)和纠错码理论的研究与分析,采用FEC(前向纠错)技术,结合卷积码
论文详细地分析了当前互连网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带宽分配的不公平性和潜在的拥塞崩溃的危险性.这两个问题从90年代初期,就有人开始研究.该文在总结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全光网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扩大通信容量的一种手段,如何解决IP到光物理层的适配,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首先就此简述了IPoverDWDM两种可行的实现技术IP/SDH/DWD
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通信系统的链路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速率,在多用户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MU-MIMO系统利用空分多址技术,在同一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我国第一次提出自己的建议:TD-SCDMA.并在无线传输技术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了TD-SCDMA标准,成为CDMATDD的一员。TD-SCDMA移动台样机现阶段是为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