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启发性和政府主导性特点,决定了2300多个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运营中的重要影响。当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国家依法将国有资产的支配权或控制权授予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之后,便为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提供了一批资源,如何规范其配置、使用和管理这批资源的行为,以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公共服务功能,就属于地方政府行为规范研究的范畴。 作者认为,地方政府行为失范乃是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运营绩效低下的决定性原因,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的运营质量。而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规范建基于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具体化和实证性分析,尤其是对各种类型的反常越轨行为的分析、预测。本文通过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法律属性、三种国有资产的运营特点、地方政府参于国与资产运营的体制基础、越轨表现等展开渐次深入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运营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具体行为规范,力图为其价值判断提出有效理论依据。 文章除引言外,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国有资产运营的法学界定。作者将国有资产分为公产(包括公务用和公众用公产)、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纯营利性的国有资产三类,来探讨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法律属性、不同国有资产的达运营特点和社会主主市场经济初期政府参与国有资产运营的体制基础。作者提出,在国有资产营运中,政府职能应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利益整合、增量积聚、成本支付、组织保障等方面。 第二部分,对地方政府越轨行为的分析。文章列述了因角色错位而导致的地方政府越轨行为的若干表现,提出造成寻租现象普扁存在的体制根源在于经济管制中行政裁量权的滥用,地方政府并不能因为裁量权而获得所谓“自由裁量权”,行政裁量权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义务裁量”权或者“受法律约束的裁量”权。地方政府人格变异的原因,除了制度文化层面缺乏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意识文化层面的规则理念滞后所致。因此,必须培养公务人员的规则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信法守法的文化氛围。 第三部分:地方政府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国有资产运营中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规范建基于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具体化和实证性分析,实现于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制度构建及其启动——既要有实体规定,更应有程序约束;既要有基本的价值准则,更应有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模式。为此,作者论述了地方政府行为应遵循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营运职能分离、妥善处理三个关系、公开和民主参与、公平与公正、效率与效能、促进有效竞争等基本原则。 第四部分: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具体规范。作者认为不可能从实体上穷尽地方政府的行为规范,而应关注于程序制度,通过确立一个对立面——利害关系人参与——与政府抗衡,才可能较有效的阻却行政裁量权的滥用。而行政程序价值取向应是兼顾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行政权行使的基本效率。文章分别瞅 去、f祁虹伐用&刻预妙油桐7耽S导行政合民行政附款队划的肚俩裁量等躺 亏为的规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