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方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的逐步完善,钢管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梁柱节点作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一个关键部位,受力复杂,类型多变,目前尚无一套较为完整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 本文通过低周反复试验深入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相接节点的结构性能。该试验研究对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首先,通过9个节点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与钢梁相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都有很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较好的耗能能力,滞回曲线比较饱满;达到最大承载力时,大部分试件的钢管柱转角即层间位移角超过1/100;承载力下降时,滞回曲线虽有不同程度的捏拢,但不明显;含钢率对内隔板式节点承载力影响很大,尤其是柱壁厚度;内隔板节点承载能力比锚定式节点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但延性比后者要小;丁字形节点压弯性能比拉弯性能更好。其次,采用已有文献所建议的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公式对试件进行了验算,并与实际承载力作了比较。考虑含钢率的重要影响,修正国家规程中的内隔板节点承载力公式并阐述了理由。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试验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对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本文采用分离式模型,应用不同单元类型模拟混凝土、钢梁和钢管,同时忽略钢管混凝土节点核心区各构件间的粘接滑移性能,对内隔板节点非线性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误差比较小,模型简化合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化模型对节点的不同影响因子做了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钢管壁厚度的增大对节点承载力提高是有利的,并且增加幅度较大;节点的内隔板厚度和轴压比的增加对节点承载力提高幅度影响不大,对节点延性有较大影响。本文作为节点力学性能的初步探讨,今后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逐步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许多建筑需要进行改造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原有建筑物内增设钢结构夹层是常见的一种增层改造方式。由于抗震规范的发
学位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是今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建筑结构,已广泛在各种建筑中得到采用。本文以其设计与优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与基本理论研究、系统分析设计、理论深化
本文以深圳地铁世界之窗站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仿真模拟、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明挖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进行多方面对比研究。首先针对世界之窗地铁车站
  本文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一次、二次受力梁的试验研究,以解决普通CFRP布由于加固后受力滞后导致严重的不经济的状况,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一次、二次受力梁全过程进行
今天学科计算机技术、理论与实验已构成学科发展的三大支柱,土木工程学科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阐述在同一平台下集成与交互多种计算机技术,实现工程设计一体化的思想。并通过论
土坡稳定分析是土力学的经典课题。建立在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的极限平衡法是工程上最早采用和最广泛应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人们对之已积累了丰富可靠的经验,但这一方面也存在
摘要:近年来,钢板和高强纤维片材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结构的加固工程中。在传统的粘结加固中,通常是将钢板或者纤维片材直接粘贴于结构受弯区下表面,然而这种直接粘结加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端节点的加固研究。首先根据节点的破坏形式,提出三种基本的节点加固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对加固前后的节点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加固
后浇带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控制裂缝的一种有效方法,实现了结构的无缝设计,但现阶段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都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对后浇带的受力状态不了解,造成了在实际施
本文通过研究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选用相应的评判模型和评判指标的处理方法,并选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研究各个火灾因素之间的权重。研究大型商场火灾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