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面天线主反射面参数化建模与热变形分析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线是航天器上信息传输的重要工具,当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其天线受太阳辐射与深冷背景的影响,温度范围可达到-200°C~180°C,这必然会引起天线结构的热变形。随着天线频段的提高,热变形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对天线型面精度的要求更高,为研制高精度抛物面天线,需准确预测部件的热变形和天线性能的变化。目前,使用国际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分析得出天线结构在各温度场下的变形情况,但存在模型精度低、输出数据简单等问题,热变形分析结果还不能够准确定量反映天线主反射面在温度场下的型面精度、指向等指标。本文对天线反射面热变形后的指向和型面精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刚体运动学原理,应用PCL(Patran Command Language)程序语言,对MSC.PATRAN/NASTRAN进行二次开发,将参数化建模、抛物面拟合、型面精度分析引入有限元计算,开发了抛物面天线主反射面热变形分析系统,实现了根据既有数量点坐标自动拟合主反射面曲面,主反射面与加强筋自动装配,快速生成指定温度场,计算热变形前后反射面指向、型面精度等功能,方便对抛物面天线主反射面的热变形进行仿真预估分析。并利用二次开发的系统对某大口径复合材料天线主反射面在均匀温度场、梯度温度场下的热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优选出合理的铺层方式,获得了变形后的天线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探索出适合于在轨卫星天线减少热变形的铺层设计方法,所获变形值、抛物面拟合参数、型面精度误差等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复合材料天线主反射面的设计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解决了通用CAE软件无法预估热变形对天线性能影响的问题。
其他文献
基于影像的三维重建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挑战之一,目标是从通过相机获得影像中获取有用的几何及语义信息。基于影像的三维重建,需要准确计算相机的内外方位等元素
近年来,由薄膜和外部张拉框架构成的大型空间薄膜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中。由于张拉力不均匀和加工工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薄膜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失稳,从而形成褶皱。褶皱的产生会降低薄膜结构的工作性能,并对结构的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目前,针对薄膜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褶皱特征和机理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然而,针对含褶皱薄膜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对弹性波在含褶皱薄膜结构中的传播特
采用水槽试验的方法,研究在弯道进口前设置坝宽不同、距弯道距离不同以及双丁坝类型不同(非淹没式、阶梯式)的情况下,丁坝附近及弯道水流特性的变化。由于双丁坝对弯道水流特性影响较复杂,因此增加了无丁坝和单丁坝对照实验组。通过流速测量系统和自动水位测量系统对丁坝附近及弯道内水流的流速、水位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测量结果对水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变化、坝后回流区长度及沿程水位、横比降变化等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交互技术(VR,AR)的飞速发展,传统Web在以检索和导航为背景下所提供的二维平面上的交互范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用户的交互需求。越来越多的Web应用旨在展示更
入户盗窃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作为盗窃罪的特殊行为类型予以单独规制,将其从普通的盗窃中分离出来,其立法旨意就在于更好的
非晶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容易产生剪切带,进而扩展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为此严重制约着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现有研究表明,非晶合金中形成的剪切带厚度在1020纳米左右,比传统金属材料中的剪切带厚度(10500微米)小得多。剪切带厚度的巨大差异表明,非晶合金中剪切带的形成机制很难用传统金属材料中的热软化机制来解释,而可能与非晶合金独特的原子结构
机床是机械制造业最基础的设备,满足高速精密加工要求的主轴可以说是机床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机床加工零件的精度、质量和效率。气动主轴是一种由压力气体驱动,并且由气体支撑,带动主轴高速旋转的新型结构形式,具有高速,清洁、磨损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小型零件的加工。本文主要对主轴部件进行了静动态特性研究以及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气动主轴重要结构空气静压轴承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数据量已经呈现出了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为了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且准确的获取用户需要的关键信息,迫切需要高效且成本低的查询处理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呈现指数型增长,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低频的微波/毫米波由于带宽有限,在实现100Gbit/s以上的超高无线速率时面临
静电加速度计作为一种能够精确测量缓慢变化的加速度的加速度计,在空间微重力环境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应用于地面测量环境的静电加速度计,在工作时则需克服1g的重力加速度,这使得静电支承系统的支承电压过高,现阶段的支承系统难以达到要求。不仅如此,空间加速度计中测量介质为真空介质的条件容易实现,但保持应用于地面测量的静电加速度计的测量介质为真空介质的条件则较难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硅油为